這世上有一種病,叫作「患者覺得自己得的病」。
有些時候,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醫生的診斷存在明顯差異,這也是很多醫生在工作中感到困擾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 Dimidi E 醫生團隊通過調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們發現,就「便秘」這個症狀,公眾的認知就和醫生診斷很不一樣。
我知道的「便秘」,是真的便秘嗎?
便秘或許算是當代社畜的「標配」之一了,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至少一個被便秘問題困擾的朋友。
此前有統計結果表明,全球便秘發生率為 2.9~35% ……這個百分率範圍真是大到讓人覺得這統計結果在說廢話……哦不對,這說明,我們確實很難統計清楚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有慢性便秘症狀。
對於這種情況,上面那篇論文的第一作者 Dimidi E 分析指出,會出現這種結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便秘的診斷不清晰」。
有另一項研究顯示,患者根據出現的症狀,自我診斷慢性便秘發生率為 15%,而接受最新的正式臨床診斷之後,這個比例就降到了 6.3%,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有一種便秘,叫做患者覺得自己便秘」吧。
為了釐清這個問題,Dimidi E 做了一項問卷調查,收集了來自 2,557 名公眾(其中 934 名有自我報告的便秘),411 名全科醫生和 365 名胃腸病學專科醫生的數據,用來判斷他們對慢性便秘的認知與看法,與診斷「金標準」是否有差異。
問卷共包括 33 個問題,囊括了對便秘的診斷以及對症狀的認知等。前期研究人員已經收集了研究對象的性別、種族、醫生類型等基線資料,控制了基線平衡。
「羅馬 IV」標準
關於金標準,作者參考的是目前被廣泛接受的「羅馬 IV」最新診斷標準,符合以下 6 條特徵性症狀中的任意 2 條,並且持續 3 個月以上,即可做出便秘診斷(你也可以順便給自己診斷一下)。
五彩斑斕的便秘
研究結果表明:
1. 在自我報告有便秘症狀的公眾中,有 94% 的人做出了正確診斷;但在剩下沒有報告便秘的人中,仍有 29% 的人診斷正確。
2. 當問到「對便秘診斷起重要作用的症狀」時,有 27% 存在便秘的公眾認為「排便次數減少」很重要,這一比例在全科醫生中是 41%,專科醫生為 65%。
3. 多名便秘患者認為的診斷並不在金標準中,如「需要使用瀉藥」和「長時間上廁所卻沒有排便」不在「羅馬 IV」中。
研究結果已經說明了問題,公眾、全科醫生、專科醫生三者對於便秘診斷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仍有一部分公眾還不能及時識別自己的便秘症狀。
相似症狀多了,也就有了新的便秘
看來,很多人所認為的「便秘」,還真不一定是便秘。即使是消化專科醫生,也不一定能識別每一個便秘的患者。
有鑒於此,作者認為,不管是公眾還是醫生,對於便秘的診斷和認知都需要再教育。
但是,作者也認為,患者的意見也同樣重要,畢竟有很多患者提出的症狀並不在「金標準」之列,但這確實成了困擾患者日常生活的問題。
因此他也建議,便秘的診斷標準需要重新調整,儘量全面反映患者和醫生雙方的意見。
有一種便秘,叫患者覺得自己便秘。但是當這麼想的患者足夠多時,或許我們的診斷標準也應該為此作出改進了。
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就是,這世上本沒有疾病,相似症狀多了,也就有了疾病。
Source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