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楊峻/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腸胃內科主任】
上午門診接連來了兩位病人,拿著健檢報告問:「有幽門螺旋桿菌,到底要不要治療?」其中一位還帶著新婚太太一起來,因為擔心兩人親熱時常相濡以「沫」,所以想知道是否一起接受治療會比較好。
國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逾50%,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高達90%,胃潰瘍患者約有80%檢出率,部分患者可能會演變為癌症,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關係密切。
要了解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消化性潰瘍患者可在內視鏡檢查時,順便取一小塊組織化驗;尚無症狀的民眾也可經由抽血檢驗抗體,或用「碳-13尿素呼氣法」,對著特殊儀器吹一大口氣,即可檢驗獲悉有沒有感染。
這些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及特異性皆達9成以上,具有相當的診斷參考價值,且抽血及呼氣法因檢驗方便,愈來愈受健檢民眾歡迎。然而檢驗結果出來後,由於近半數受檢者呈陽性反應,也就是曾經受過感染,這些受檢者便非常擔心是否自己即將成為胃癌候選人。
沒症狀的幽門螺旋桿菌帶原者,原則上不須投藥 ,但對於內視鏡檢出有幽門螺旋桿菌的萎縮性胃炎及慢性胃炎患者,治療有學理上的支持及必要,投藥1至2周後多能滅菌成功(約90%);若有潰瘍則再配合1個月治療,也可完治。醫界認為對這群患者來說,滅菌是利多於弊。
至於另一半是否要一起滅菌?幽門螺旋桿菌雖可經由唾液傳染,以現有藥物治療也不困難,但需要考慮的是,接受這類高劑量抗生素治療時,有極少數體質特異者可能出現危險的「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尚無不適症狀的民眾是否要承擔此風險?值得深思。
也許未來基因檢測技術純熟,可快速篩來出體質特殊的高危險族群後,此問題就可迎刃而解,然而現階段抽血或呼氣檢測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陽性的朋友,還是要先與醫師充分討論,並考慮可能風險,再做決定。
※延伸閱讀》
.幽門螺旋桿菌 非治不可?
.清除幽門螺旋桿菌 預防胃癌
【2009/04/1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