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藥品別亂吃!一次瞭解「慢性腎臟病」5大警訊、8大高風險族群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腸道新國民病 如何解便秘所苦

座談會中邀請國內外專家解析腸道菌相,建議從飲食、運動和生活作息下手,改善便秘問題。
座談會中邀請國內外專家解析腸道菌相,建議從飲食、運動和生活作息下手,改善便秘問題。
記者侯永全/攝影

你有便秘的困擾嗎?若長期便秘,導致體內毒素累積過多,容易併發消化系統疾病,甚至產生癌變,大腸癌風險增高。根據統計,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中,大腸癌連續8年奪冠,健保資料也顯示,國人十大用藥排行榜中,一年可吃掉1億7千萬顆便秘用藥,用量比安眠藥還高,「便秘」儼然成為新國民病。

4天排便1次 她大腸全黑

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超過525萬人飽受便秘之苦,該如何解決宿便危機?由康健雜誌協辦「解秘腸道驚世代-國人便秘危機與腸道菌解方」座談會,邀請國內外專家,解析腸道菌相,從飲食、運動和生活作息下手,並適量補充益生菌,有助消化,改善便秘。

陽明大學微生物體研究中心執行長蔡英傑表示,乳酸菌協會曾針對國內20至50歲的民眾進行調查,發現不同世代有各自的腸胃疾病。20歲的人剛踏入職場,易出現腸躁症胃食道逆流;30慢性壓力纏身,容易便秘;40歲壓力過大,罹患胃潰瘍者多,加上極少做大腸鏡檢查,等到50歲時,罹患大腸瘜肉者增加。

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說,曾遇過一位36歲的女性,每天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忙到三餐叫外送,很少起身活動,加上4天才排便一次,持續腹脹、腹鳴,就醫發現,病人大腸顏色呈現黑色,罹患大腸黑色素沉著症,且有近2公分的大腸瘜肉合併癌前病變。他一問之下,才知道病人長期使用瀉藥、浣腸劑等藥物,導致大腸變黑色,若不改善,2到5年內恐有罹癌危機。

補充益生菌顧腸

錢政弘說,便秘人數比想像中還多,橫跨各年齡層,當一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大便質地乾硬,排便時需用力,排便完仍覺得不乾淨,恐是便秘。

便祕是腸道健康的指標,近年國外研究也指出腸道中的菌相失衡,恐增加便秘機率。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博士徐志安指出,腸道菌至少有三百到四百種,剛出生時透過母體傳遞雙歧桿菌、乳桿菌等好菌給寶寶,但隨年紀增長、生活壓力大加上飲食西化導致益菌減少、壞菌增加,因此需靠後天飲食和營養品補足益菌。

專家:食用優酪乳、味噌

不過,想要吃益生菌顧腸胃,究竟該如何吃較有效?陽明大學微生物體研究中心執行長蔡英傑表示,國外研究顯示在胎兒或是生命初期,腸道健康影響發育,建議小孩約4到6個月開始吃副食品時,可補充益生菌。

成人每天一杯優酪乳或食用天然食物如味噌、醋等都含有益生菌,尤其優酪乳在發酵過程中,使蛋白質及鈣質的吸收利用率更好,具有營養價值,建議在挑選時考慮品牌、菌數、菌種等因素。

蔡英傑也說,年紀愈早補充益生菌愈好,但有些家長擔心小孩腸道未發育完全,建議母親可服用益生菌,透過餵母乳將益生菌傳給幼兒。伴隨年紀增長,人的腸道益生菌下降,老人也是需要補充益生菌的族群。

座談會中也邀請到杜邦營養與健康首席應用專家Anders Henriksson,他表示,國外研究實驗發現,腸道益生菌之一的雙歧桿菌可讓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從30小時縮短到6.5小時,可以幫助消化、避免便秘。

視菌種而定 非愈多愈好

但是,除了飲食與生活習慣會改變消化道的菌相,年齡也是影響因素,雙歧桿菌便是其中之一,雙歧桿菌雖長存在人體中,但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因此國際研究團隊長期投入雙歧桿菌菌株研究與實驗,篩選出能耐胃酸及膽鹽考驗的雙歧桿菌菌株。

座談會中邀請杜邦營養與健康首席應用專家Anders Henriksson帶來腸胃保健新知。<br />記者侯永全/攝影
座談會中邀請杜邦營養與健康首席應用專家Anders Henriksson帶來腸胃保健新知。
記者侯永全/攝影

Anders Henriksson更指出,想維持體內益生菌,從膳食纖維下手,如寡糖。優酪乳也是補充益生菌的來源之一,優酪乳等乳製品裡含有蛋白質,可降低益生菌被胃酸傷害,讓益生菌通往腸道發揮功效。

但也要注意,益生菌並非任何人都適合食用,也不是含菌量愈多愈好,需視菌種而定,蔡英傑說,若有服用抗生素的病人,最好與補充益生菌的時間錯開,而開刀、化療等重症患者,建議與醫師溝通後再服用,以免產生反效果。另外維持均衡飲食,多補充纖維素、規律運動和調整壓力才能真正避免便秘。

益生菌 便秘 胃食道逆流 腸躁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