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者應小心微白蛋白尿,以便避免發生腎病變。腎臟科醫師余正文表示,通常糖尿病患者約十五至廿年後就開始出現臨床變化,而且往往都可能發展成末期腎病變,而微白蛋白尿變化是重要的指標項目,患者應定期檢查加以防範。
余醫師指出,早期的診斷與治療還是可延緩病情發生與進程,也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做定期篩檢糖尿病腎病變是相當重要的。最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的表現是「微白蛋白尿」,大約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微白蛋白尿患者會發展至明顯的白蛋白尿(泡沫尿),若發展到這個程度,代表腎病變確立,以及腎功能的持續惡化且不再恢復原狀。
糖尿病腎病變可分為五個時期。余正文醫師進一步指出,進入第一期時,腎絲球血流量增加,腎臟較正常為大,這個階段又稱為高過濾期;進入第二期時,腎絲球過濾率大於正常,腎絲球基底膜變厚,間質增加,少量白蛋白流失到尿液,這種情形就稱為微蛋白尿。
余醫師指出,進入第三期時,尿液中白蛋白流失增加,只要用一般尿液試紙即可驗出蛋白尿。這個階段又稱試紙蛋白尿期,此時患者已正式進入糖尿病腎病變,在這個階段,部分患者會有輕度蛋白尿、高血壓及水腫等症狀發生。
進入第四期時,部分腎絲球開始硬化,腎絲球過濾率開始降低,並有大量蛋白尿。在這個階段,患者幾乎都有高血壓、水腫、腎機能不全等症狀;進入第五期時,患者進入腎臟病變末期,大部分腎絲球硬化,腎絲球過濾率小於每分鐘十毫升。
腎衰竭症狀產生,從上述糖尿病腎病變由第一期進展到第四期,平均約需十五年的時間,至第五期約需廿年,但若患者的血壓、血糖沒有好好地控制,整個過程可縮短為五到十年,可見高血壓和高血糖對糖尿病腎病變的影響非常大。相反地,若超過廿五年以上仍無產生尿蛋白者,則發生腎臟病的機會將相對降低。
‧50歲主婦「捨棄電鍋和熱水壺」一器具包辦煮飯燒水:清潔超輕鬆
‧為什麼廁所總有味道?臭味不散5來源 這樣清潔有效排除異味
‧醫實測「三餐吃魚」血脂出現驚人變化!嫌麻煩可買一物便宜又方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