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常默默發生且不可逆,等到人出現水腫、想吐等不適感,已是末期腎臟病,又稱尿毒症,必須洗腎。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兩百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八萬人,健保年支出近四百億元,素有「洗腎島」之名,該如何免於走到洗腎命運?元氣講座邀請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洪永祥分享預防之道,教你避免或延緩腎功能下降。
早期難察覺 高危險群要追蹤
腎臟在人體內扮演調節者角色,負責調解體內水分、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等多元功能。洪永祥指出,當人的腎臟功能受損,早期並無明顯症狀,難以察覺,臨床上有些病人感到疲勞,但不曉得是腎臟病,所以先掛家醫科或肝膽腸胃科,但疲勞可能是腎臟病的初期徵兆,因此高危險族群應定期追蹤腎功能,若有異常需積極治療。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洪永祥說,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因三高等慢性病多,血壓、血糖、血脂過高容易破壞腎功能,加上每天吞一堆藥,長期濫用止痛消炎藥物或標示不清的偏方,使作為代謝毒物的腎臟拚命過勞工作,機能持續下滑。
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者注意
洪永祥表示,目前國人洗腎最大原因是糖尿病,佔四成以上,血糖過高會造成血管病變,影響腎臟的血流量,曾遇過糖尿病患者十年沒有追蹤腎功能,等到有異狀,幾乎需要洗腎。其次是高血壓,血壓過高影響腎臟排泄廢物,另外痛風患者和有家族腎臟病史者也是高危險群。
哪些症狀是警訊?洪永祥說,民眾應記住「泡、水、高、貧、倦」口訣及排尿狀況,所謂「泡」是泡沫尿,「水」是水腫,「高」是高血壓,「貧」是貧血,「倦」是疲倦,特別注意泡沫尿是否為「蛋白尿」,可以在上完廁所後,回頭檢查尿液,若有蛋白尿的泡沫是不會快速消失,甚至沖掉後仍有泡沫存在。另外腎臟病患容易有夜晚抽筋和頻尿症狀,建議民眾出現上述症狀需盡速至醫院檢查。
低鈉、磷、鉀 搭適量蛋白質
延緩腎臟病惡化,首重飲食控制,洪永祥觀察,臨床上很多腎臟病患合併高血壓和糖尿病,「該怎麼吃?」常令病患與家屬感到無所適從,不同慢性疾病有不同的飲食原則,有的又會互相衝突。
洪永祥舉例,全穀類適合糖尿病、高血壓病患,但因磷、鉀離子偏高而不適合腎臟病患;蔬果的攝取也容易導致病人血中含鉀量過高,這時腎臟病人就得稍微忌口,該怎麼辦?
腎臟病患的飲食原則,採「低鈉、低磷、低鉀和適量蛋白質」,其中最大的飲食改變是低蛋白,未洗腎前,一天約攝取0.6~0.8克/公斤體重的蛋白質;洗腎後則要稍微提高,約1.2克/公斤體重。
多重慢性病 與醫師討論飲食
洪永祥建議,多重慢性病患應與醫師和營養師討論病情,再採取適合的飲食原則,腎臟病患特別留意不同疾病期別,有不同的營養攝取。第三期採「限磷、限鉀、限蛋白質」,若到了第五期末期腎衰竭者,需增加蛋白質補充因洗腎導致的營養流失,可以搭配專屬的腎臟營養品,提供完整營養。
飲食上注意,要吃汆燙過的蔬菜,吃火鍋不要喝湯,降低鉀的攝取量;磷酸鹽多存於食物,例如咖啡、茶和麵包等,建議病患應忌口。桃庚聯合診所營養師傅鎂枝也補充,減少喝酒,注意肉類攝取量不宜過多,適量補充水分。
水量要喝夠 運動延緩腎衰竭
洪永祥也說,每日喝水量依照體重計算3%~4%,有代謝症候群、腎臟病、糖尿病者建議喝到4%幫助排毒,一次喝一杯200~250ml,分成6~8次喝完,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運動有助延緩慢性腎衰竭,曾有研究發現,一周運動兩天者,延緩17%腎臟衰退,運動四天者延緩惡化機會高達一半。洪永祥建議,每周至少運動五次,每次30分鐘以上,選擇緩和運動如騎腳踏車、快走,再搭配飲食控制,只要肯改變生活,自己有警覺,洗腎絕對不是必然命運。
腎病患飲食注意
1. 蔬菜要先汆燙過。
2. 吃火鍋不要喝湯,降低鉀攝取。
3. 咖啡、茶和麵包等應忌口,避免過多磷酸鹽。
4. 減少喝酒,適量補充水分。
5. 肉類攝取量不宜過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