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主骨生髓 腎虛缺骨本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年紀愈大,發生骨質疏鬆的機會也愈高。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這種病症屬中醫「骨痿」的範疇,很多人會發生骨鬆,多與腎虛有關,因為腎主骨生髓,腎虛就會影響到骨質的問題,所以必須妥善調理好自己的身體,而不只是著重在骨質上。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骨質疏鬆症為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就開始逐漸減少,然後每年就以一定的速率流失,婦女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若骨質流失過多,使緻密的骨骼形成孔隙、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林高士醫師指出,其時骨質疏鬆症有一些危險因子,例如女性、高齡、低鈣攝取人士、婦女早發性停經、有家族史者、運動量少的人、濫用藥物者、罹患其他疾病以致骨鬆的患者,以及長期抽菸、酗酒的人等都是潛在的危險因子,這些人士平常就應該多加留意。
林高士指出,有些人認為骨質疏鬆症問題不大,只是增加了骨折的機會,但事實上,如果不妥善地加以調理,就很容易發生骨折,例如骨髖部、手臂和椎骨,甚至於病情嚴重者只要跌個跤或是大力咳嗽也會導致骨折,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骨質疏鬆症的嚴重性。

台灣新生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婦人腰痛就醫發現8公分脂肪瘤 微創手術避開洗腎風險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影/法籍男老師疝氣手術多年復發 微創手術解決困擾
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割包皮可降低染愛滋病風險?醫揭割包皮能遠離這些病
3年罹2癌導致不舉 大齡男治療後重拾「樂趣」
20分鐘內測出腎臟病 中山大學與高雄長庚研發快篩
台南龍崎下午高溫36.7度 連日高溫醫籲小心熱衰竭中暑
發燒畏寒還腰痛 25歲女上班喝水少又憋尿引發腎臟炎
勃起功能障礙影響房事,傳宗接代拉警報!中醫:陽痿早洩調理分5大類型,多吃這些食物助改善
比酒精、可樂傷身!每天1杯這種飲料,腎結石增33%!哈佛揭5招防結石
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疲憊感、翻轉生活
站2分鐘尿不出 男子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靠這招一勞永逸
全台每8人就1人慢性腎臟病! 逾半數無感,5點自測你的腎好嗎?
低能量體外震波 改善慢性攝護腺炎
老翁起身太匆忙扯到尿管 水球卡尿道膀胱脹成球
台灣洗腎人口密度世界第1!醫授「泡水高貧倦」5字訣自我檢測,2項異常快就醫
下體注射凡士林增大 外籍移工只有一開始爽...後來痛翻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美國經驗 提供以人為本透析選擇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創新模式 在家洗腎也能視訊聊天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數位轉型 提升病友自我照護能力
台美居家透析論壇/疫情助攻 居家透析新契機
指甲出現棕白半分當心已是晚期 專家曝腎臟病5階段症狀
一喝水就排尿小心肺有問題!專家解析喝水原則:睡前2個小時助降血脂、防中風
男人也有更年期!醫:出現肚子大、性慾低、易疲勞3症狀要當心,教你如何改善男性更年期
三成病患到末期才知腎出問題 台美專家找對策
三高沒控好恐釀第四高「高腎壓」,甚至洗腎!血壓新標準改用「居家血壓」
3高以外還有第4高 「慢性腎臟病」不控制恐淪洗腎族
新竹少年睪丸扭轉2圈痛爆 手術解除蛋蛋的憂傷
泌尿科醫:微量血尿不一定是癌症 約6成找不出原因
包皮過長常發炎卻羞就醫 醫師鼓勵接受評估
猜你喜歡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