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訊】
數月前曾讀過一篇衛教文章:「陰囊上怎麼會有顆『痣』」?沒想到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洗澡前後,通常都做簡單的自我全身檢查。無意中發現右側陰部有顆凸起囊腫,呈暗灰色狀。擔心這塊囊腫有問題,顧不得面子,就在隔天中午,連絡皮膚科同事加掛號,幸好她一口答應。
到了門診,同事吩咐做好內診檢查準備。身為婦產科醫師的我,平常對婦女內診檢查,司空見慣,沒想到今天自己要接受異性醫師內診,不免有些尷尬。
還好同事間平常都很熟,她檢查時溫婉的手法及問診態度,讓我印象深刻。皮膚科內診在單一分隔的布簾內進行,先須脫下衣物呈裸身狀態,才能讓醫師「明察秋毫」。
「您這個陰囊囊腫應是良性皮膚病變,可以先觀察;不須立即切片。」但我還是不放心,於是接受門診手術及切片,並將標本提供病理醫師診斷參考。
後來,病理報告顯示為血栓式局部皮膚病變,回診時醫師以親切態度來說明,似乎不像與心臟血管狀況相關,這才放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