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不知怎麼吃? 醫師提醒2少1不原則
腎臟病飲食 2少1不
簡單來說,腎臟病就要少吃鹽、少吃會增加腎臟負擔的食品或藥品,與絕對不吃楊桃。如果要進一步知道腎病飲食應注意事項,還是要先認識腎病惡化因素,與腎臟功能惡化時哪些排泄調節功能會失效,才能在充分理解後,在日常飲食中踐行。
各種腎臟病的共同惡化因素均為高血壓與攝取過量蛋白質。為了控制高血壓,除了運動、減重、按時服用控制血壓藥物外,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少吃鹽。減少每日鹽的攝食在五公克以下,不但可加成控制血壓的效果,也能減少水分滯留在體內造成的水腫。所以,平時應盡量減少使用含鈉調味料及食用鹽醃、鹽漬、調味重的加工食品。
另外,增加額外蛋白質的攝取,例如成人超過每日每公斤體重一公克蛋白質以上,可能會增加腎臟排除含氮廢物、磷酸、硫酸的負擔,進一步加速腎臟功能惡化。而隨腎臟功能進一步惡化,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要更少,甚至要限制到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0.6公克。至於腎病症候群病友,雖然因為大量蛋白質流失到尿液中,尿蛋白每日超過3.5公克以上,造成血中白蛋白濃度下降甚至進而引起水腫。但每日建議蛋白質攝食量就是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0.6公克再加上每日尿蛋白流失量。過量的蛋白質攝取並不會回補血中白蛋白濃度,只會更增加尿蛋白流失,造成腎臟更大的傷害,加速腎臟功能惡化。
不過,過分嚴格減少蛋白質攝食可能反而造成營養不良,所以還是建議病友要採行限制蛋白質飲食治療時要先洽詢營養師。慢性腎病第五期的病友採行限制蛋白質飲食治療時,健保有給付特殊的胺基酸補充劑「吉多利」(Ketosteril),有可能再進一步減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若是已惡化至末期腎病開始接受透析治療後,因為透析過程中會流失胺基酸甚至蛋白質,每日建議蛋白質攝食量反而要增加到每公斤體重1.2公克(血液透析) 或1.4公克(腹膜透析)。
切忌病急亂投醫、以身試藥
目前並無科學證據佐證,有任何已知的中藥、草藥、補藥可改善腎臟功能或減緩腎臟功能惡化。攝食未確定成分的「仙丹妙藥」除了所費不貲外,倒有可能增加腎臟負擔,進一步惡化腎臟功能。所以切忌病急亂投醫、以身試藥,不只瘦了荷包又可能傷了腎臟。
楊桃含特殊神經毒 腎臟病友千萬不可食用
楊桃雖然酸甜可口,生津潤喉,但內含特殊神經毒,須由腎臟排除,所以腎臟功能正常者食用楊桃倒是無礙。但如果是病友食用楊桃,毒素就可能會累積在體內而引起中毒,輕則打嗝不止,重則昏迷死亡。所以,病友千萬不可食用楊桃。
腎臟功能惡化分期的飲食
●腎臟功能惡化至第三B期以下,即腎絲球過濾率小於45 mL/min/1.73m2
因為腎臟排磷能力開始減損,為減少磷的累積,避免引起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血管硬化與骨病變,因此病友要減少食用高磷食物,例如:內臟類(如:豬肝...等)、帶骨吃的魚類(如:小魚乾..等)、全穀類(糙米、小麥胚芽...等)、硬殼果類(花生、腰果、開心果...等)、與其他(如:巧克力、奶茶、蛋黃、雞精、濃肉汁(湯)、香腸、起司類食物、發酵麵包糕點、汽水、啤酒、可樂...等)。另外,要特別選用低磷鉀奶水或奶粉,避免鮮奶、羊奶、養樂多、優酪乳...等一般奶類。
●腎臟功能惡化至第四期以下,即腎絲球過濾率小於30 mL/min/1.73m2
因為腎臟排鉀能力也開始減損,為避免血中鉀離子濃度累積過高,引起致命心律不整,造成猝死,所以病友也要注意限制鉀的攝食。減少攝入鉀的方法包括不要生吃蔬菜;蔬菜切小段,清水燙3-5分鐘,將菜撈起來,可減少鉀的含量,而菜湯鉀含量高,不建議食用;勿使用低鈉鹽或低鈉醬油,因為它是利用鉀取代鈉。另一方面,當然要減少攝食高鉀食物,像是湯類(肉湯、火鍋湯...等)、罐頭食品、加工品及醃漬品(筍乾、醃瓜...等)、高鉀主食(地瓜、馬鈴薯...等)、高鉀蔬菜(蕃茄、金針菇、菠菜、空心菜、昆布、紫菜、莧菜、地瓜葉...等)、與高鉀之水果類(香蕉、柳橙、奇異果、香瓜、美濃瓜、釋迦、桃子、榴槤)。
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 都須減鹽
除了以上考量腎臟功能應注意的飲食事項外,糖尿病的持續控制也很重要,因為新進入透析治療的病友有一半就是因為糖尿病腎病變所引起。所以糖尿病病友除了要運動、減重、確實遵循藥囑以適當控制血糖外,當然也要配合糖尿病的飲食注意事項。建議糖尿病友優先選擇未精緻澱粉(如:紅豆、綠豆、燕麥、糙米等等),因為除了營養更充足、含有較多膳食纖維和維生素 B 群外,升糖指數也較低,可以減少血糖上升的幅度。水果含有天然的果糖,不管甜不甜,都會造成血糖的上升,但不代表不能攝取,因為水果富含膳食纖維外,其中的維生素 C,可抗氧化、減輕發炎、與增強抵抗力。另外,也要多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減少食用油炸食品或油脂高的食物。而減少鹽分攝取對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的控制也都是必須的。
總而言之,腎臟病就要少吃鹽、少吃會增加腎臟負擔的食品或藥品,與絕對不吃楊桃。

亞東醫院
亞東醫院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中年男腰部劇痛 檢查竟發現腎兩側長滿結石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荸薺加蔥煮湯可排石? 醫師:偏方可能延誤病情
婦女體重速增瘦不下來 竟是腎上腺有腫瘤
洗腎患者「不寧腿」麻癢症狀 延展性血液透析術助改善
北榮智慧AI即時預判心衰竭 9萬名洗腎病友福音
癌症治療副作用多 奇美客製化中醫輔助治療65%症狀改善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醫病天地/連假塞車憋尿 她尿道發炎
男性勃起障礙勿亂服壯陽藥 恐導致症狀惡化、危害健康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30歲後出現腰痠、尿道感染別輕忽!醫:多囊腎初期無特別症狀
無痛性血尿千萬要小心!雲林婦女不在意竟檢出是腫瘤
醫病天地/軟式輸尿管鏡 清除結石無傷口
咳也漏尿急也漏尿熟女好尷尬 1次麻醉2手術解危
逾半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 腎利黃金8守則應落實
腎病患者不吃三高藥 醫師:恐「傷腎、傷心 」
她疝氣難啟齒 手術擺脫陳年之痛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健檢查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 醫師:逾4公分才需追蹤
塞車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危險族群你是嗎?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退休族腰痠血尿動不了好崩潰 術後享受「好動」人生
如何正確喝水促進身體排毒? 醫:除了白開水,還有4種飲品也有排毒效果
空氣清淨機擺哪最適合? 醫師教你不受環境毒害的排毒法
三類食物都是引起小腸黏膜發炎的元兇! 醫:守護腸道健康你須這樣吃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