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8健康新聞網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問8健康新聞網
聽健康
目前全美國估計約有兩千九百萬人,約9.3%的人罹患糖尿病,可想而知造成龐大的醫療支出。自從人類發明合成胰島素開始,醫學研究也從末放棄尋找一樣能控制血糖的激素,來幫助第二型糖尿病病患控制血糖。目前機轉已被醫學應用的,便是腸泌素(incretin)系統了,其中本文要介紹的主角:GLP-1便是其中一種腸泌素。
藉由透過控制人體GLP-1的濃度,科學家已證實可有效控制血糖的高低,甚至因為GLP-1有減少食慾的作用,確實有論文證實可在肥胖族群中減少體重。
1902年生理學家Bayliss及Starling 等人,發現進食過程中,食物會刺激腸道黏膜釋出一種化學物質,此物質會刺激分泌胰島素,便將此激素命名為腸泌素。在1960年代時,人類對胰島素的研究已相當透徹,在有能力精準測量體內胰島素濃度時,便發現直接在身體內打葡萄糖所刺激的胰島素分泌濃度,只有口服葡萄糖的1/4,這種口服及注射葡萄糖,所產生不同胰島素濃度的狀況,科學家推測與該葡萄糖是否有經過腸道,讓胰臟受到腸泌素刺激差異所導致,並將此現象稱之為「腸泌素效應」。到了1970年代,胃抑素(GIP)被成功分離定序,並且展現出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效果,然而科學家卻發現,即便把腸粘膜萃取液中所有胃抑素去除,萃取液仍然有刺激胰島素的效果。科學研究因此卡關,直到1983年,哺乳類的基因定序技術被發展出來,才透過基因選殖技術,成功分離出GLP-1,也是今天討論的主角!
現今腸泌素,或GLP-1,主要是由比較遠端的腸道,像迴腸及升結腸的L細胞所分泌。L細胞是所謂的開放式內分泌細胞,上與腸壁內的食物營養素等接觸,下則與身體內部其他神經血管接觸,並接收神經傳導物質,如乙醯膽鹼控制。當鄰近細胞或血液送來賀爾蒙,如受到食物刺激後由胃壁細胞分泌的胃泌素釋放胜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瘦素(leptin),都會刺激GLP-1分泌。而胰島素、體抑素則會抑制其分泌。遠端腸道分泌GLP-1以後,主要有兩處具備該激素的接受器可以接受刺激,一處是胰臟的貝它細胞(β cells),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也會增加很多貝它細胞上葡萄糖載體、葡萄糖激酶的表現,會讓身體對於葡萄糖的調控更為精細,較不會發生胰島素分泌過度產生的低血糖。二是中樞系統中的下視丘,會增加飽足感與減低食慾。作用在周邊神經時,也證實可以延緩正常人的胃部排空。因為研究顯示,大部分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其胃排空的時間會比一般正常人的60-90分鐘,減少到30分鐘。食物停留在胃部的時間更短,相對的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容易感到飢餓,導致攝入過量食物。GLP-1則藉由抑制胃部排空,使食物在胃停留的時間拉長,使得第二型糖尿病病患比較不會感到飢餓,加上在中樞又有飽足感的刺激,以及飢餓感的意志,可以有效減少食物總量,長期下來證實可以造成體重減輕。
目前糖尿病的診斷須符合至少下列一項定義就是糖尿病。
1.空腹血糖 FPG>=126mg/dl2.接受OGTT壓力測試後,血糖>=200mg/dl
3.糖化血色素HbA1c>=6.5%
4.有高血糖症狀(如多尿、頻渴或體重減輕)且隨機血糖>=200mg/dl
根據2020年修訂的糖尿病學會-高血糖藥物處理流程。一位糖尿病病患進到醫師診間,首先要判斷病患是否有高血糖症狀,包括:是否有多尿、頻渴或體重減輕;如果有,則病患應該立即使用胰島素治療。如果沒有,那先測量糖化血色素(HbA1c),並以7.5%為切點。
1.糖化血色素小於7.5%者,第一線首選metformin,並在3-6個月後未達療效時,開始合併其他藥物使用。2.糖化血色素大於7.5%者,一開始就建議兩種藥物同時併用。
若單一治療未達控制標準時,應該要評估心腎風險或其他器官的共病,嘗試其他機轉藥物來控制糖尿病,其中GLP-1 就是在這個環節擔綱重責大任。研究證實,SGLT2 抑制劑、TZD、GLP-1對心血管疾病是有幫助的。美國的標準流程甚至認為有動脈粥樣心血管疾病者,第一線治療可以使用注射型GLP-1來控制。
小結前面所提,我們身體自然產生的GLP-1容易被身體的酵素代謝(DPP-4),因此半衰期非常短,沒辦法直接被人類利用作為藥物使用,所以科學家用了各種辦法解決GLP-1半衰期短這個缺點,成功製造出可以被當作藥物使用的GLP-1。其中,又可以依據作用時間分為:短效型GLP-1及長效型GLP-1。兩者在臨床使用有目標上的差異。短效型主要用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用於糖化血色素HbA1c略為上升的病患中。長效型的GLP-1則對空腹血糖有較好的控制,主要目標客群是HbA1c較高的人,會有比較顯著的控制效果。
GLP-1在臨床研究中,比較特別的是,將其與胰臟炎的發生提出討論。雖然最後討論出,使用GLP-1的病患發生胰臟炎的機率與控制組沒有統計上的差異,但目前科學界對於GLP-1藥物是否會產生胰臟炎仍持保守態度,有待第四期臨床試驗,也就是上市後的追蹤研究來證實。另外一個罕見的副作用是甲狀腺C細胞腫瘤,雖然臨床試驗中發生該癌症的病患無法直接證明與使用GLP-1有直接關係,但目前仍建議有類似家族史的病患禁止使用GLP-1。
1.內科學誌:腸泌素在第二型糖尿病治療的角色
2.藥物學誌:短效與長效GLP-1致效劑的比較
【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第二型糖尿病用藥-昇糖素類似胜肽(GLP-1),聽說可以減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