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歲涂女士3年前因手臂痠痛就醫,意外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從此每天一顆降血糖藥物,但美食主義的她餐餐不忌口,直到今年5月膝蓋痛到無法行走,再就醫才發現血糖大失控。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針劑腸泌素治療,改善血糖,體重減輕,復健恢復每天可走萬步健康生活。
受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影響,在台灣像涂女士一樣的中壯年糖尿病族群越來越多,40-64歲患者占比高達59%,已成糖尿病最大族群;台灣「糖尿病時鐘」快轉,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每年約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
過去常有糖友使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後,但血糖仍控制不佳,開業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宏麟解釋,「就像口袋原本裝有300元,但突然只剩200元,就是會感覺空空的。」腦細胞感覺葡萄糖不夠,產生飢餓感,但吃下去的食物葡萄糖又全部都在血糖中,無法進入細胞。
陳宏麟是涂女士的主治醫師。他解釋人體本身就會分泌腸泌素,當血糖高時腸泌素會刺激胰島素分泌,糖尿病患者就是因為腸泌素不足,進而導胰島素分泌不夠。注射腸泌素可智慧控糖,當血糖高才會刺激胰島素,同時延緩胃排空,產生飽足感,做好體重管理。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提醒,糖尿病不單純只是糖尿病,還會侵犯身體的大血管和小血管,提高併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心臟衰竭的風險。腸泌素是糖尿病治療主流之一,建議合併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優先使用,不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更能幫助控制體重,目前健保也有給付。
但陳宏麟坦言,因為腸泌素會抑制食慾,所以如果患者注射腸泌素後,患者又大量進食恐會產生噁心感,甚至嘔吐。目前洗腎患者、胰臟發炎者都不適合注射腸泌素,有甲狀腺相關疾病者也需要經醫師評估才可使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