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林伯驊/報導】
糖尿病患常因為周邊神經病變,身體對痛覺與危險的敏感度降低,往往受傷了還不自覺,如同電視廣告中,阿嬤的腳被腳踏車輪壓過,絲毫沒有反應。患者約3%有周邊血管問題,當血管阻塞情形嚴重,甚至得動手術。
為何糖尿病患比較容易受傷?血管阻塞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治療呢?
末梢神經異常 感覺變遲鈍
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蔡翰林說,糖尿病患者傷口感染機率大,對比一般有傷口的正常人,被二度感染、甚至嚴重到需要截肢的機率高出20倍。為避免惡化至此,建議身體若出現異狀,一定要立即求助醫師。
蔡翰林解釋,糖尿病患較常引發併發症,如周邊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前者使得末梢神經異常,患者感覺跟著變遲鈍,對危險的反應力降低,甚至「受傷了還不知道」;由於免疫力也不如常人,傷口若第一時間未處理,持續曝露在外,容易遭到感染。
血液循環變差 傷口難癒合
患者因為周邊神經病變,血液循環變差,傷口也難以自主癒合。蔡翰林說,患者本身對受傷反應慢、傷口癒合能力差,加上容易重複感染,務必要加強看管身體大大小小的傷口。
一旦發現破皮、傷口,一定要請專業醫師評估,若無法立即尋求醫療人員,蔡翰林說,應保持傷口的清潔,可以清水沖洗,然後利用優碘簡易消毒,不要隨意碰觸避免感染,之後迅速就醫。
周邊血管阻塞 三高患者常見
什麼是下肢周邊血管阻塞?蔡翰林解釋,血管因為動脈硬化,內部產生斑塊逐漸累積,造成血管內通道變得狹隘,血液無法流通,進而阻塞,彷彿打了個死結。血液無法輸送到下肢,相關症狀跟著產生。
此情況時常可見於年長者、老菸槍、糖尿病患、高血壓與高血脂病患、腎功能不佳者等。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發生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如果再加上上述使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就會造成血管阻塞。
間歇性跛行 會愈來愈嚴重
下肢血管阻塞會有何症狀?蔡翰林說,依病況嚴重程度有不同表現,通常外觀上,因為血液受阻,無法流至下肢,會持續出現冰冷、皮膚顏色暗沉,腳毛相較稀疏。
他指出,一般天氣冷、情緒緊張,也會造成手腳冰冷,這是末梢血管暫時收縮,透過浸泡熱水、待情緒相對緩和,就會恢復;但是血管阻塞者,連指甲都呈現偏紫黑色。
蔡翰林說,下肢血管阻塞初期,病患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不到幾步,明顯感覺肌肉疼痛,稍作休息後,肌肉組織得以靠血液循環得到補償,感覺會比較和緩;但繼續走一段路,相同疼痛感循環出現。
當阻塞情形日益嚴重,血液幾乎無法輸送至下肢時,膚色明顯轉為暗紫色,不行走也感到劇烈疼痛,小腿變得無力。情況更惡化,四肢冰冷、皮膚發黑,組織開始壞死,從腳指頭向上延伸至腳部。
▇當下肢血管塞住
治療第一步 掌控血糖 遠離危險因子
下肢周邊血管阻塞該如何治療?蔡翰林解釋,應先控制導致阻塞的危險因子,如戒菸、控制血糖、降低血脂、血壓等,透過飲食、運動復健,改善血流量。血管尚未全面阻塞,可透過藥物治療,增強血液循環;或者擴張血管,避免斑塊再形成,讓血液順利通過血管狹隘處。
若嚴重到需要進行手術,現以血管繞道手術、血管介入治療為多,又以後者為主。醫師評估檢查後,利用導管放入血管,利用導線穿過狹窄阻塞處,再以氣球擴張,撐開血管壁,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若成效不彰,會考慮在血管內放入支架。
他強調,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控制住本身的慢性病,外出時盡量穿著有包覆的鞋子,避免受傷;一但有傷口,必須盡快就醫,讓醫師評估傷口情況和末梢血液循環,並接受適當治療,才能避免傷口惡化,甚至面臨截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