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怎麼量都降不下來?醫師:「量對時間」才有參考價值
當然!!要飲食、運動、藥物都配合血糖才會降下來啊!!量血糖就會降血糖,那大家都來放血就好啦!(大誤)
回正題,有時候是因為糖友量血糖的時間出問題,所以臨床上醫師沒有辦法對症下藥,血糖才遲遲下不來...
名詞定義
首先要先了解各種血糖的量測時機及建議範圍。
(1)空腹血糖
- 超過8小時未進食(可飲少量白開水)的血糖。
- 80~130 mg/dl
(2)飯前血糖
- 檢驗前超過4小時未進食的血糖。
- 80~130 mg/dl
- 廣義來說空腹血糖也算是飯前血糖
(3)飯後血糖
- 開始進時算起2小時當下的血糖 (標準)
- 檢驗前4小時內有進食的血糖 (不標準; 包含剛吃完到3.9小時都算)
- <160 mg/dl
- 飯後血糖-飯前血糖: 30-60 mg/dl
(4)隨機血糖
- 任何時間下量的血糖,不管空腹或進食時間
- 通常用在患者不記得或無法確認是否有進食的時候
- <160 mg/dl
- 建議要確認有無糖尿病的人還是要標準化檢查
(5)睡前血糖
- 晚餐開始後4小時的血糖
- 可以想成"第四餐"餐前血糖(有要補宵夜點心的糖友)
- 120~150 mg/dl
(6)半夜血糖
- 凌晨2-3點時的血糖
- 日夜作息顛倒者,定義為入睡後3-4小時的血糖
- 120~150 mg/dl
有效率的量血糖
血糖不是量的多次就好,還要量的時間剛好這樣才有參考價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幾種血糖的檢測方式→(延伸閱讀:測量血糖的時間有時候比次數更重要-Part 2)
一般醫師在控制血糖時,會建議糖友先多測量幾次空腹血糖跟飯前血糖。因為經過八小時未進食的空腹血糖是一天血糖的起跑點,
如果一開始就超標太多,那餐後要正常的機會就低了。
當糖友空腹跟餐前血糖穩定達標後,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檢驗(餐前血糖+餐後血糖)的配對組合,這可以讓我們瞭解當下這一餐對於糖友的血糖影響力。
舉例
案例一:
阿丁晨起空腹血糖250 mg/dl,
早餐後2小時血糖 280 mg/dl,
所以阿丁其實是空腹血糖的問題,
應該著眼於如何改善空腹血糖 (如使用基礎胰島素...)
但是阿丁只給阿哲醫師飯後血糖280的數字,
這樣阿哲醫師可能會誤以為是飯後血糖高而給改善飯後的藥,
或是叫阿丁再少吃一點(都快餓死了還少吃...)
所以阿丁會拖比較久才找到目標。
案例二:
小智晨起空腹血糖110 mg/dl,
早餐後2小時血糖 220 mg/dl,
所以小智其實是飯後血糖的問題,
應該著眼於如何改善飯後血糖,
但是小智只給阿哲醫師空腹血糖110的數字,
阿哲醫師要在幾個月後驗糖化血色素才知道原來小智的血糖控制不好,
進一步調整飲食計畫跟藥物。
案例三:
胖文晨起空腹血糖250 mg/dl,
早餐後2小時血糖 480 mg/dl,
所以胖文其實是飯前跟飯後血糖都有問題,
應該同時處理飯前飯後血糖,
如果胖文只給阿哲醫師空腹血糖250或是飯後450的數字,
會讓阿哲醫師只處理到一半的問題,
飯前血糖高讓飯後容易超標,
飯後高血糖又會影響下一餐的飯前血糖,
治療會拖很久最後搞到醫病關係緊張不歡而散。
結論:
量血糖對於糖尿病友真得很重要,但是要怎樣量得好又量得巧是需要團隊討論的。如果隨便量可能只是徒浪費錢罷了,正確的量測血糖可以加速糖友的血糖達標,也能讓糖友對異常血糖有警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控糖撇步看過來 用4招KO糖尿病
婦人糖尿病未控制 引來視力退化後果
糖尿病不是控制血糖就夠了?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只有高血糖會傷害大腦?醫:低血糖同樣危險
年紀輕輕就患上糖尿病? 這項檢查近5成民眾都忽略它
糖尿病血糖不怕低?恐併發低血糖
糖尿病併發症最高竟是「它」 醫病認知大不同
血糖只怕高、不怕低?醫師告訴你血糖過低有這些危害
糖尿病併發症多 醫:最怕心血管症
不是挨餓少吃!連續監測血糖才知怎麼控糖
糖尿病友控糖 家人扮演要角
糖尿病患控糖 家庭支持最重要
有家庭支持 糖尿病患控糖穩助降死亡風險
得過糖尿病等於一次心臟病!護理師:不能只靠吃藥、打針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失戀棄守血糖 30歲男子洗腎
不痛不癢的疹子竟可能是糖尿病徵兆!出現4種「環狀肉芽腫」症狀,請就醫
糖尿病患預防失智 運動效果佳
血糖值不是正常就好!有這現象當心潛在糖尿病風險
第2型糖尿病 20歲以下患者增4成
控糖不增胖 糖友服藥配合度高
臉型走山、鞋子穿不下…淺談肢端肥大症
天天汽水當水灌喝出糖尿病 他皮肉潰爛至「深可見骨」
空腹血糖正常≠無糖尿病?6個「不等於」是常見控糖陷阱
醫:控制飲食及運動 男不吃藥順利降血糖
降低75%糖尿病風險 這些老生常談手段仍是不二法門
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經損害 中年男怕熱又怕冷
餐餐少吃飯降血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主食減少法
堅守四原則 半年瘦20公斤不怕糖尿病
國人糖尿病增1成 年輕患者增 女比男多
研究顯示:較矮的人罹患糖尿病風險較高
猜你喜歡
平日睡不飽靠周末補回來?3疾病都是這樣被睡出來的
冬天皮膚乾擦乳液就好?8誤區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藥吃太多會洗腎? 醫解答真正敗腎主因
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
心臟罷工有前兆 這些症狀一周3次以上要當心
下雨鞋濕腳臭好崩潰!網傳7個除臭秘方哪種有效?
秋冬好發心梗!注意心臟4核心症狀,減少運動性猝死
為何過敏容易在清晨發作?耳鼻喉科醫師教你改善方式
天冷心血管承受得住嗎?醫師教遠離高血脂症和心臟病
頭痛6年找不出原因 射頻神經燒灼術15分鐘就搞定
胃食道逆流只能坐著睡? 「喬一下枕頭」睡得更舒適
20歲水果攤商站著削甘蔗 誤砍命根子慘「自宮」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看指甲知腎不好? 醫:5字訣更有用
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一定要知道的6項腦中風檢查
走路好處又多一項!男性每天快走半小時 有助降低罹糖尿病風險
別穿發熱衣褲運動!皮膚科醫師:男性可能得不償失
20歲患者住院遭「超級細菌」感染!出現肺炎還併發敗血症...靠這個救活
過度補眠變周一症候群 錯誤睡眠迷思影響生理時鐘
周杰倫也受其苦…「老藥新用」治僵直性脊椎炎露曙光
少婦天冷即手腳冰冷 原來罹患了「冷凝球蛋白血症」
不是睡不著才叫失眠 出現4種症狀應就醫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生病了」吳念真:憂鬱症患者最怕聽到這句話
藝人郭彥甫傳流感攻心 醫曝關鍵治療時機
不只女性受影響 婦產科女醫請老公去打HPV疫苗
糖尿病不是控制血糖就夠了?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洗腎王國」在台灣 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可防腎病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戴口罩沒用!臭氧比PM2.5更難防 醫籲濃度高時別出門
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
纖維不是隨便吃就有效!營養師教你認識纖維3種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