醣類食物聰明吃 糖尿病免驚
【聯合報/李雅筑/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我們進食後,胰臟分泌胰島素,使血糖下降。胰島素就像運送東西的「貨車」,攝取食物產生的血糖就是「貨物」,當我們攝取食物,貨車(胰島素)就帶著貨物(血糖)到各個細胞與器官,供給養分。
但糖尿病患因胰島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導致血糖無法運送至需要之處,留滯血液,使血糖持續上升、細胞無法利用。所以,糖尿病患必須控制飲食,如澱粉、水果、奶類等,必要時使用代糖,使貨車(胰島素)不至彈性疲乏,避免腎臟負荷過多,必須洗腎。
以下是糖尿病患常見飲食迷思,您能答對幾題呢?
Q:糖尿病飲食很特別,一定要分開煮,不能跟家人一起吃?
錯。糖尿病飲食與一般飲食一樣,只要抓好醣類食物份量,依然可與家人一起用餐。
Q:怕血糖升高,不吃飯,改吃麵就好?
錯。飯與麵同屬澱粉類食物,都會使血糖上升。五穀飯、糙米飯纖維質較多,可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要注意的是,稀飯與乾飯相比,前者使血糖上升的速度較快,建議選擇乾飯。
Q:水果很甜,所以不能吃?
錯。水果是可以吃的,但一天以「兩份」為原則。一份到底有多少?如拳頭大的蘋果、芭樂1個,奇異果1.5個,柳丁1個,香蕉半根,櫻桃6個,葡萄13個。
Q:酪梨是水果嗎?
錯。酪梨牛奶順口又好喝,卻在不知不覺中喝了一肚子油。酪梨是植物性脂肪最高的水果,也被稱為「森林奶油」,食物分類上屬於油脂類,減重或糖尿病患應減少食用。
Q:大番茄與小番茄一樣嗎?
不一樣,大番茄屬於蔬菜類,小番茄屬於水果類。怕血糖升高又想吃點心時,可吃大番茄,纖維量足夠,既增加飽足感、又滿足口欲,一舉數得。
Q:山藥、芋頭、玉米是蔬菜,可以多吃?
錯。這些都是主食類,因為澱粉含量豐富,假若同一餐已攝取此類食物,就該減少飯的食用量。可以把飯與此類食物添成一碗,看自己如何調配,要飯多還是飯少,方便計算各種份量的選擇。
Q:皇帝豆、四季豆都屬於豆類嗎?
錯。皇帝豆澱粉含量多,與米飯同屬主食類;而四季豆纖維質較多,故為蔬菜類。其他的碗豆、紅豆、綠豆、薏仁等皆為主食類,應注意喲!
Q:牛奶沒加糖,可以當水喝嗎?
錯。因牛奶中含有乳糖,還是會造成血糖上升,建議一日以250C.C.為宜,最好選擇新鮮、低脂或脫脂牛奶最佳。
Q:有人說每天都要吃堅果,可以多吃嗎?
錯。堅果內含維生素B、E與亞麻油酸,而亞麻油酸為人體的必需脂肪酸,但屬於油脂類,攝取過多會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一日建議攝取量為一份,例如南瓜子1.5匙(免洗湯匙),開心果1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拒當「腹」爸爸!營養師傳授4大絕招教你遠離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減肥新藥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教授解析研究說了什麼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哪些人容易發生?醫師詳解代謝症候群症狀、如何避免及緩解
亞裔比白人有更高患病率!研究:基因恐增第2型糖尿病風險
血糖破600手足舞不停 醫師:糖尿高血壓患者注意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糖尿病致傷口遲未癒合 周邊血管超音波查出原因
別再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醫曝台灣已是肥胖國度
不只控血糖,吃低GI飲食有十大好處!低GI食物有哪些?
如何避免腎功能缺失?糖尿病患一定要留意的洗腎危機
胰島素療法靈光乍現前的黑夜:在百年前曾是不治絕症的糖尿病
鬼壓床?睡醒動不了 就醫找出病因
24歲男睡著動不了以為「鬼壓床」 醫查出原來是這個病
我需要做糖尿病篩檢嗎?醫曝重要危險因子及常用篩檢方式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營養師:影響肥胖的因子有7種,教你從BMI檢測自己的健康狀況
減重5公斤就能逆轉糖尿病!醫教4招燃燒內臟脂肪
治糖尿病、肥胖藥物可能致膽囊或膽道疾病風險?最新研究這麼說
糖心蛋一族控糖 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四肢瘦肚子大比全身胖更可怕! 醫揭「潛在隱憂」:多數都有這些習慣
近半成人肥胖 長者應維持BMI24最長壽
喝手搖飲胖到破百肝指數飆 胖弟上大學為脫單減20公斤
破解厝邊迷思/血糖愈低愈好?一旦昏迷更危險
血糖控制過頭 當心低血糖陷昏迷
高尿酸也易中風、心肌梗塞!地雷不只海鮮,醫教4招趁早改善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