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糖尿病是肥胖者的疾病?致命真相:瘦的人更可能得病

糖尿病是肥胖者的疾病嗎?答案是否定的。
糖尿病是肥胖者的疾病嗎?答案是否定的。
圖/ingimage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糖尿病一定有救》,作者內場廉】

什麼樣的人會得糖尿病?各位是不是覺得糖尿病是「肥胖者」專屬的疾病呢?在這裡,我提供一份很有意思的資料。單看數據,可以發現糖尿病患者豈止不胖,甚至可說很瘦的人明顯多出許多。

糖尿病追蹤調查顯示,日本糖尿病患者的BMI高峰集中在22.5 ∼ 23.0 之間。很驚訝的是,這些人一點也不胖,甚至幾乎是標準體重。

糖尿病是肥胖者的疾病嗎?答案是否定的。糖尿病患者7∼8成都是不胖的人。各位想想親戚朋友中,患有糖尿病的人胖嗎?如果很胖,應該都是40∼60歲左右,比較年輕的患者吧?老實說,我覺得70歲以上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反倒相當少見。

<br />表╱摘自《糖尿病一定有救:我40歲得糖尿病,「先吃蔬菜養生法」有效控制血糖,抗糖20年醫生的真實告白》

表╱摘自《糖尿病一定有救:我40歲得糖尿病,「先吃蔬菜養生法」有效控制血糖,抗糖20年醫生的真實告白》

生活不同,糖尿病種類也不同

瘦的人得糖尿病,究竟是為什麼呢?要說明這件事,就必須要回溯到很久以前。

首先,我要跟各位說清楚,我不是糖尿病專家,也不是人類學家,在這2方面我所具備的知識,都只是廣泛閱讀所得來的。

人類最早出現在距今約20 萬年前的非洲,大約4萬年前,以中亞為起點開始大遷徙。

北上的人,就是現在的歐洲人。從他們的膚色,我們能想像得到,歐洲大地那時日照時間短,土壤貧瘠不適合耕種。一般認為,他們很早就學會了畜牧,以乳類和肉類為中心的動物性食品為生。

另一方面,一路向東前進的人,就是現在的亞洲人。剛開始,他們在荒涼的野地採集動物們剩下的食物,勉強靠著昆蟲、貝類、果實等熬過飢餓,然後漸漸進入農耕生活,學會一整年計畫性地保存糧食的飲食生活。

北上開始畜牧的歐洲人,與到溫暖的東方學會農耕的亞洲人。如此不同的飲食環境,造成二者在進化上產生了許多差異,其中之一是糖尿病的形態不同,另一個則是囤積脂肪的能力不同。

亞洲人瘦的糖尿病患者較多的原因,可以從這裡略窺一二。

為什麼亞洲的「糖尿病患」特別多?

1萬年前就開始親近動物性食品的歐洲人,據說在中世紀一天就已攝取270公克的肉,以及約60公克的脂肪。

這些動物性蛋白質與動物性脂肪,只要少量攝取就能提供莫大能量,沒有任何食品能比它們對人類生存更有幫助了。

而且,歐洲人的胰臟也因為這些脂肪多的食品,進化成能分泌大量的胰島素

胰島素幫助細胞吸收醣,但脂肪卻會抑制胰島素的作用,於是,胰臟只好分泌更大量的胰島素,努力讓細胞吸收醣。

.書名:糖尿病一定有救:我40歲得糖尿病,「先吃蔬菜養生法」有效控制血糖,抗糖20年醫生的真實告白
.作者:內場廉
.譯者:楊孟芳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11/07
.書名:糖尿病一定有救:我40歲得糖尿病,「先吃蔬菜養生法」有效控制血糖,抗糖20年醫生的真實告白 .作者:內場廉 .譯者:楊孟芳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11/07
換句話說,攝取乳類及肉類等脂肪多的食物,就必需讓胰臟發達,分泌大量胰島素。

也就是說,現代歐洲人是經歷了數千年與脂肪的戰爭而生存下來的、一群不容易得糖尿病的子孫。

另一方面,亞洲人的祖先則主要是攝取薯類、果實、雜糧等植物性食物。作為能量來源的穀類,是由多個單醣聚合而成的多醣類,消化和吸收都很耗時。吸收慢,胰島素分泌自然也就慢。

此外,我們也推測出他們極少攝取脂肪。數千年以來,亞洲人的飲食生活中,脂肪量都很少,直到最近才漸漸歐美化,所以胰臟並不像歐洲人那麼發達。

亞洲人跟歐洲人相比,胰島素分泌能力大約只有歐洲人的50%∼75%。另外研究也發現,胰島素分泌能力較差的亞洲人,只要長期接觸歐美的飲食方式,胰島素分泌能力也會跟著提高。

糖尿病 胰島素 肥胖 脂肪 蛋白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