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父親節前夕,有些「糖」爸爸卻相當不開心。調查發現,高達八成的糖尿病患曾出現頭暈、盜汗、飢餓感強烈、全身無力虛弱等疑似低血糖症狀,由於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讓糖爸爸們快樂不起來。
罹患糖尿病三年多的陳先生,是低血糖患者有一次騎單車至山區,本以為可以順利攻頂,沒想到低血糖突然發作,全身發抖、飢餓難耐,光是拿出糖果,就花了一分鐘,打開糖果紙又花了半分鐘,糖果送進嘴巴,已經來不及了,整個人昏了過去。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指出,低血糖症狀輕微者,頭暈、手抖,若未趕快補充糖份,就可能意識不清,甚至昏迷,發生意外事故。
臨床上,低血糖也可能讓人出現怪異行為。有人出門上班時,突然低血糖,走出家門又轉回來,因為忘記自己要去哪、做什麼。
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發現,國內糖尿病患人數超過百萬,其中80幾萬名病友在51至80歲的中老年人。高達八成的糖尿病患曾出現頭暈、飢餓感強烈、全身無力虛弱、盜汗等疑似低血糖症狀。自評快樂程度時,「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是公認最嚴重影響快樂指數的因素;第二嚴重影響快樂因素為「藥品副作用多,如頭暈、盜汗、手抖、體重變重等」;第三為「服藥方式太過複雜,常不小心遺忘或錯過服藥時間。」
【2009/07/27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