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口螃蟹 讓他飯後血糖狂飆
40多歲的小陳已罹患糖尿病多年,定期服用藥物,血糖控制良好。日前回診時,血液檢查報告數據卻突然變得相當難看,令醫師不解為何飯後血糖從原本的120飆至200mg/dl,糖化血色素則由7以下,突然上升至9。
螃蟹配啤酒 身體雙重負擔
面對醫師的疑惑,小陳尷尬地表示,參加朋友喜宴,貪吃了幾口螃蟹,並喝了些酒,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了現世報,看到滿是紅字的檢查報告,連他自己都嚇一跳。
時序已入秋冬,螃蟹美味誘人,令人食指大動,不少饕客大啖螃蟹,搭配啤酒,相當過癮。不過,成大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林威宏指出,對糖尿病患及肝腎功能較差的民眾來說,卻是一大飲食禁忌,可能造成血糖失守及腎臟病變的雙重負擔。
林威宏指出,與白肉相較,蟹肉、蟹膏屬於高尿酸、高膽固醇、高蛋白尿的危險食物,吃多了,恐增加腎臟負擔,並提高血管疾病風險。因為啤酒同為高熱量、高尿酸飲食,如果搭配啤酒,除了讓糖友血糖不穩,還可能引發痛風。
注意烹調法 少紅燒少勾芡
一般台式螃蟹料理以快炒、紅燒為主,口味偏重鹹,鈉含量超高。林威宏提醒糖尿病患,應該諮詢專科醫師、營養師,改變烹調飲食的方法,少紅燒、勾芡,盡量不要攝取加工食品,改以清蒸水煮為主,減少鹽分的攝取,才能確保健康。
至於肝腎功能不佳的糖尿病患,則應避免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日常生活力求「三少一多」原則,也就是減少攝取「高蛋白、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並且多運動。
藥物控糖 持續性很重要
在藥物治療方面,由於大部分糖尿病患合併三高疾病,每日需服用多種藥物,不少人擔心藥物從肝腎代謝,加重腎臟負擔,而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血糖控制更差。此外,為了降低傳統控糖藥物恐有傷肝傷腎的疑慮,有些病患得將藥物剝半,調整劑量,這也影響了患者服藥遵囑性。
對此,林威宏指出,新一代DPP-4抑制劑問世後,徹底改變了糖尿病治療指引,以前的藥物得一天服用三、四次,現在則只需一天一次,相當方便。
新一代DPP-4抑制劑係經由腸道代謝,減輕肝腎負擔,相較於特定控糖藥物,年長者、肝腎功能不全者,使用這類藥物時,無需調整劑量,一天一次服用即可,可說是肝腎不佳糖尿病患的一大福音。
國內肝腎功能差的糖尿病患為數眾多,林威宏提醒,日常飲食力求清淡,避免高油、高糖、高鹽、高熱量等食物。更重要的是,定期回診,檢測肝腎功能,以及追蹤尿蛋白指數,最好選擇多科整合的糖尿病門診就醫,降低重複用藥的風險。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韓國女星朴信惠、IU的減肥菜單真的會瘦? 專科醫師揭「超悲劇下場」...小心更難瘦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酸性體質」不只讓人肥胖,還會加速老化速度 醫師教如何你打造好體質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誰惹阿嬤「一肚子氣」?醫:還好早發現才免於致命風險
如何與甲狀腺機能亢進共處? 醫師的生活飲食3叮嚀
台師大研發糖尿病偵測儀 在家一吹就能掌握病情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糖友擔心會失明不打胰島素 醫師:錯誤迷思誤治療時機
寒流來襲嗑鍋 小心痛風發作
醫病天地/糖友長途開車 先量血糖防過低
「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無法確定何時吃飯怎麼吃血糖藥?醫揭關鍵在吃藥時間
減重2公斤糖尿病風險就減半!研究:搭配2措施最有效
紓壓猛嗑鍋 關節腫大 痛風發作
手搖飲不只肥到爆! 專家曝「每日1杯」下場...晚年慘了
近七成糖友恐陷失明危機卻「不自知」 醫:內科眼科應同步
餐餐有魚又有肉也能瘦?糖尿病患開心:右腳也不痠了!
難瘦想哭?32歲吃素的他低碳飲食 2月瘦10公斤
甲狀腺囊腫不開刀 可評估超音波導引皮下酒精注射治療
血糖控制不好才打胰島素?醫師圖文解說何時打最好
糖尿病不可逆! 日常「引病」習慣你我常做,出現這3大症狀已經來不及
打胰島素沒換部位恐礙吸收 食藥署風險溝通示警
甲狀腺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 出現這5大症狀別輕忽!
台中糖尿病患者爆增 議員指都是「泡芙人」惹的禍
更年期專胖肚子? 腰圍超過「這尺寸」,小心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愛減肥、噴香水,竟會讓體內荷爾蒙提早失衡?!
「糖胖症」男子飆破120公斤 術後減了半個人
飯後量血壓恐影響判讀!醫提醒量之前2重點、量時3重點必掌握
猜你喜歡
曬多久太陽才足夠補充維生素D?美國皮膚科學會的建議讓人意外
胃食道逆流不治療成為癌症誘因!哈佛專家公布5個好習慣改善症狀
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 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
膝蓋痛的人,該穿這2種鞋!骨科醫師:從預防到改善,你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為什麼一吃完飯就想上廁所?《Nature》找到原因
只是「不喝冷飲」飛蚊症竟幾乎好了!中醫師8個超簡單撇步,不治療就能改善飛蚊症
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
女長期飽受憂鬱症之苦 檢查才知嚴重缺乏維生素D
眼壓正常不見得沒事!醫:多數青光眼患者沒自覺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當憂鬱症患者告訴你想輕生,該怎麼辦? 4句話千萬不要脫口而出
避開了嗎?一天之中害你加速皮膚老化、產生皺紋的關鍵時刻
哪類人易患腸胃疾病?醫:一進門診就能看出特質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14歲女學生突然斜視 奔波兩岸就醫終找出病因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胃食道逆流長期恐發炎 睡覺面朝左等3招有助改善!
睡覺、脫衣都要注意!醫師揭天冷猝死3大危險時刻
「繭居族」的憂愁與治療 醫師:勿輕忽應及早處置
聲音6跡象恐出賣你的年齡!說話大聲、說太快都NG
老人罹患肌少症問題嚴重 物理治療師推三招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手指麻痛別輕忽 腕隧道症候群放著不管恐肌肉萎縮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醫病天地/防久坐傷身 治療師教5撇步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