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悶熱 夏季常見的幾種皮膚病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皮膚科主任曹克昌說明夏日較常見的幾種皮膚疾病,及防除作為:
1.痱子:在前胸、後背、頸部等皮膚皺摺處,出現紅色刺癢小疹子,因潮濕悶熱,大量流汗時,排汗不良,積存太多汗水在汗腺裡。
平時宜穿著輕薄、透氣吸汗的衣物,流汗就趕快擦乾;嬰幼兒,衣物不要包得太多太緊。
2.汗斑:是由黴菌感染,通常分布在軀幹與上肢,有時出現腋下、胯下、臉部等處,表面有輕微脫屑,通常沒有症狀或癢感。
防治時應注重個人衛生,儘量穿著寬鬆吸汗的衣物,大量出汗後趕快擦乾或沖洗乾淨。有些汗斑比較頑固,常復發,這與體質有關。
3.皮癬菌感染:夏季環境溫暖潮濕,容易孳生黴菌,也造成足癬、甲癬、股癬、體癬等疾病。足癬俗稱香港腳,不一定會癢,但有些人除了脫皮外,還會伴隨極癢水泡,必須與汗泡疹鑑別診斷。
足癬激癢難耐時,千萬不要抓破皮而導致細菌感染,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年老者身體抵抗力較差,血液循環不好,更應留意。
4.癤子(細菌感染):癤子是一種毛囊深部的細菌感染,好發於夏天、秋天,臀部、腋下、胯下、大腿前側、皮帶下方的腰部等容易有摩擦的地方,穿著悶熱不透氣的衣褲(尤其是牛仔褲),加上大量流汗,細菌更容易繁殖。
防治皮膚病,民眾應避免穿著不透氣衣物,一旦發生,要避免擠壓患部,並盡快尋求皮膚專科醫師診治。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口罩悶熱、磨擦可能使青春痘惡化 醫:須正確清潔皮膚
不理會視力恐受損 眼周冒紅點竟是類肉瘤病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數與食物過敏相關性不高
下雨天鞋襪濕引腳臭怎麼辦?皮膚科醫曝防臭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嘴唇旁長小水泡伴隨刺痛感 當心「唇皰疹」可能悄悄找上門!
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被濫用的費洛蒙:標榜含有人類費洛蒙的香水 其實只能吸引到母豬
敷完面膜精華液往身上抹 醫籲2類產品別這麼做!
三溫暖不能助排毒!多數宣稱桑拿有各式益處 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
你有大量掉髮擔心禿頭的困擾嗎?醫師詳解5種落髮類型及原因,圖解一看就懂
威爾史密斯為妻子遭調侃動怒 醫師:掉髮可長回來
威爾史密斯護「落髮」妻揍頒獎人 醫:「這現象」要注意
奧斯卡頒獎,威爾史密斯妻光頭遭揶揄!一夕掉髮禿光一大塊 發生「鬼剃頭」該怎麼辦?
無法靠意志控制的汗水:當你開始滴汗時 代表身體排汗效率不佳
男子全身數十顆隆起物 手術切除多發性脂肪瘤
皮膚反映全身情緒、身體問題!膚色黃中帶黑,腎、肝出問題
熬夜壓力大 年輕人皮蛇發作
痘痘未必是痘痘,「真的痘痘」長這樣!頭頂的亂擠可能產生驚人後遺症
頭皮出油、常出現頭皮屑、甚至頭髮變細...有可能是「掉髮危機」 搶救掉髮留意4大徵兆
混打疫苗別擔心 異膚患者應打好打滿
老人臭不只是衛生問題 醫提醒當心五臟六腑出毛病
型男染燙髮不當引起頭皮腫痛落髮 不可同時須至少隔1周
白頭髮最好別拔!皮膚科醫提醒:小心長不出新髮
小心,你「整組」都老了!名醫揭反應全身老化的皮膚徵兆
天冷容易皮膚癢?醫師詳解好發原因、部位及常見症狀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