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aper╱記者宋佳玲】
台灣氣候潮濕多變,常見過敏問題出現,你的皮膚是否也有愈抓愈癢、愈癢愈抓的困擾?不僅外觀受到影響,還搔抓出一身火氣,還有愛美的女性,為了遮蓋紅腫的皮膚炎現象,不惜長期以化妝方式來掩蓋肌膚敏感問題,反而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季節交替之際,各種敏感症狀也加劇,張潤德小兒科診所醫師張潤德表示,皮膚炎可分為過敏性及異位性兩大類,過敏性皮膚炎好發於身體各處,多為後天因素造成,主要是經由接觸或是飲食所引起,例如使用化妝品香料,或是吃進過敏源食物等等。但國人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和遺傳有關。
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為皮膚乾燥,好發於四肢關節屈側部分,因癢而去抓,繼而引起疹子,起疹子又會導致癢,惡性循環之下,使得皮膚變厚、變粗、紋理明顯形成苔癬化,而過度的搔抓也會使得皮膚產生傷口,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嚴重者可能會得到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引發敗血症。
為減緩肌膚發癢症狀,張潤德醫師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除了局部用藥,平時就要注意皮膚的滋潤保養,選用低過敏保濕乳液,以及適量攝取LP33益生菌增加細胞活性,抑制減少過敏情況,由內而外雙重調整過敏體質,輕鬆保健最完善。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