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乾澀 該點生理食鹽水、眼藥水還是人工淚液?
眼睛乾澀,點生理食鹽水、眼藥水或人工淚液都可以嗎?生理食鹽水、人工淚液、眼藥水均有水分,點進眼睛的當下均能感受到滋潤,但接下來的效果就不同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蔡景耀指出,生理食鹽水與眼藥水只能救急,眼乾較適合使用人工淚液,但若人工淚液含防腐劑成分,一天至多只能點四次。另外,配戴隱形眼鏡者,最好別用含有防腐劑的眼藥水或人工淚液,否則殘留在隱形眼鏡上的防腐劑濃度將瞬間升高,有害靈魂之窗。
生理食鹽水的滲透壓、張力與淚水相似,因此相對於清水,生理食鹽水滴進眼睛較舒適。不過效果短暫,如果高頻率持續點進眼睛,將會破壞淚水結構、洗去淚水上的油脂層,使眼睛水分更易蒸發。
眼藥水同樣會配方為等張溶液,因此滴進眼內的當下也能感到舒適。不過畢竟是藥,不同眼藥水的功能各異,若是具有收縮血管的眼藥水,過量點進眼裡可能造成血管過度收縮,因此眼藥水更不能隨意當成緩解眼睛乾澀工具。
人工淚液被製作來保濕,能與淚水結合、附著度也較持久,可依循醫囑,根據眼睛乾澀的程度選擇適當的人工淚液產品。不過,含有防腐劑的產品一天至多只能點4次,每次1-2滴;若是每兩個小時就需要點一次的民眾,務必要選擇不含防腐劑的產品。
談到防腐劑,要提醒配戴隱形眼鏡的人,無論是眼藥水或人工淚液均要選擇不含防腐劑的產品,否則防腐劑可能附著殘留在隱形眼鏡上,濃度將瞬間變高,有害健康。
長時間配戴日拋隱形眼鏡的民眾若感到眼乾,一般建議直接換第二副日拋隱形眼鏡。因為長時間的配戴已改變隱形眼鏡的物理結構、降低透氧度,即使滴了人工淚液、甚至將隱形眼鏡取下沖洗與保濕,也無法改變隱形眼鏡透氧度降低的情形。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視力模糊 走樓梯踩空 長者不知有白內障
白內障老翁踩空跌倒送急診 醫師:7大高危險群要注意
眼痠、脹是高眼壓還是青光眼?日常6招教你防範
不是點人工淚液就一定會好!緩解乾眼症4方式
視茫茫? 養眼這樣做/黃斑部病變教訓 眼睛疲勞就休息
可以戴隱形眼鏡去泡湯? 眼科醫師警告:嚴重恐導致失明!
小二童近視暴增百度 醫曝台灣小孩近視2尖峰時段
青光眼如何悄悄偷走你的視力?
控制青光眼 保有好視力
如何早期發現是最大課題 醫:4族群為青光眼高風險
青光眼患者 最好別進電影院?
一旦罹患青光眼 終生都須配合治療
眼壓高按壓眼球舒壓?眼科醫:一類人不建議
視力模糊、頭痛、想吐?小心急性青光眼發作
看書、彈琴太久也會視力惡化 眼科醫教7招日常護眼法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眼睛有異物感 原來睫毛倒插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
治療乾眼症 脈衝光雷射及瞼板腺擠壓治療有效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醫:眼壓最高值大多在門診以外時間
只是「不喝冷飲」飛蚊症竟幾乎好了!中醫師8個超簡單撇步,不治療就能改善飛蚊症
眼壓正常不見得沒事!醫:多數青光眼患者沒自覺
14歲女學生突然斜視 奔波兩岸就醫終找出病因
羽球高速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小心寒假作息不正常 學童近視飆升175度的恐怖數據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變胖壞處多一樁!有人胖到臉腫 致睫毛倒插傷角膜
頭痛欲裂以為長腦瘤!竟是視力小偷惹禍
黃斑部就像相機裡的底片!要修復,中醫師教:保養應從這裡開始
眼藥膏可以治療傷口、痘痘嗎? 眼科醫師這麼說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