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耳鼻喉

環境太吵千萬別戴耳機 耳科醫:耳機不要連續使用超過1小時

元氣周報

聽損的原因很多,有先天也有後天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耳道閉鎖等,較難預防;但後天成人聽損則可依照聽損類型和原因加以預防。
聽損的原因很多,有先天也有後天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耳道閉鎖等,較難預防;但後天成人聽損則可依照聽損類型和原因加以預防。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你說什麼?我聽不清楚!」聽損的原因很多,有先天也有後天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耳道閉鎖等,較難預防;但後天成人聽損則可依照聽損類型和原因加以預防。

傳導性聽損

台北榮總耳科主任黃啟原表示,耳朵的構造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傳導性聽損通常發生在外耳、中耳,例如聽小骨沾黏、耳膜破損、中耳積水等。

成因:慢性中耳炎佔半數以上。

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系系主任林鴻清表示,慢性中耳炎是常見導致後天聽損的原因,尤其傳導性聽損病例中,中耳炎就佔一半以上。若未改善不良衛生習慣,且未好好治療,可能導致耳膜感染、破洞,而長期反覆感染流膿,也可能進一步使得聽小骨沾黏,造成聽力下降。

黃啟原解釋,小朋友因為耳鼻喉的距離較短,容易因為感冒而引發急性中耳炎,但現在醫療發達,急性中耳炎90%不會造成聽損後遺症,然而若因為耳咽管結構、體質因素,造成容易反覆發炎,就會成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除了造成傳導性聽損外,細菌跑進內耳也會造成感音神經細胞受損,成為混合型聽損。

預防:減少感冒、有耳朵悶塞感即刻就醫。

要預防慢性中耳炎造成的聽損,除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減少感冒外,若有鼻竇炎或鼻炎等容易造成慢性中耳炎的疾病,應特別注意,鼻子過敏一周以上、耳朵有悶塞的感覺時,一定要到耳鼻喉科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感音性神經聽損

成因:多因老化或長期暴露噪音環境,藥物也會影響。

感音性神經聽損主要是內耳的感音神經受損,例如因老化神經細胞減少,或是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下而造成神經損傷等。

由於感音性聽損常見因噪音、老化和藥物對神經細胞傷害造成。林鴻清表示,有些癌症用藥如Cisplatin,或是抗生素如鏈黴素具有內耳毒性,因此治療過程中應監控聽力。

預防1:避免長時間或在嘈雜環境使用耳機。

保護聽力3重點 製表/元氣周報  圖/123RF
保護聽力3重點 製表/元氣周報 圖/123RF
關於職場的噪音傷害,黃啟原表示,現在工廠等工作場域已訂有規範,包括工作場域的噪音監測、噪音時間暴露和配戴合適的降噪裝備如耳罩等。但最令人擔心的,是民眾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玩遊戲,音量過大不自覺而造成聽力逐漸下降。

他提醒,耳機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一小時,且不要在嘈雜的環境使用,避免將音量調太大聲;若是環境較嘈雜,可選用降噪耳機。

預防2:老化聽損難預防,但可及早介入延緩退化速度。

老化是自然現象,較難預防聽損的發生。但老年聽損若未能及早介入,神經刺激愈少,罹患失智症風險愈大,若能及早配戴助聽器,有助於延緩聽覺神經細胞凋零,延緩失智的發生。

黃啟源表示,聽力老化是緩慢的過程,並非「一夕之間」忽然聽不見。通常聽力老化會先從高音頻、小分貝聲音開始,因此50歲以上成人最好一年做一次聽力檢查;若發現長輩聽不到燒開水的「嗶嗶聲」,也要注意可能有聽力退化的現象。

林鴻清表示,若發現家中長輩在溝通上需要重複說明兩、三次,可能或多或少已有聽損,造成溝通障礙,應至醫療院所檢查聽力,並選配合適的助聽器。

但林鴻清也認為,目前聽力檢查多集中在醫學中心,診所無法做精密的檢查,政府應透過補助或是支付標準的改變,讓聽力檢查更為普及,以減少聽損的發生。

混合型聽損

混合型聽損可能中耳構造和內耳神經皆造成傷害,而造成聽損。例如中耳炎導致傳導性聽力損失,同時又因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中、或細菌入侵內耳,而引起感音神經細胞受損。

不要亂挖耳朵

耳垢塞住聽不清 找醫師幫你清

臨床上也常見因為耳垢塞住造成聽不清楚的個案,通常只要將耳垢挖除即可。黃啟原提醒,耳垢通常會隨著新陳代謝自行排出,有些人習於挖耳朵,反而又將耳垢往回塞,造成堵塞。如果因耳垢造成聽力下降,最好到耳鼻喉科由醫師以專業器具清除。

聽損 聽力障礙 健保大數據 慢性中耳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