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署推口腔保健 學生齲齒率6年降逾1成
齲齒是學齡兒童常見健康問題之一,教育部國教署近年積極推動校園口腔保健,學生平均齲齒盛行率從103學年65.58%下降至108學年度54.83%,6年共下降10.75個百分點。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今天新聞稿指出,為改善學生齲齒問題,國教署自104學年度起,以科學實證為基礎,透過素養導向模式辦理學童口腔保健計畫,以「含氟填溝有保障,潔牙少糖好口腔」為重點,挹注專業資源,輔導學校推動校園口腔保健。
口腔保健計畫鼓勵學童餐後與睡前潔牙搭配含氟量1000ppm以上的牙膏,並定期更換牙刷、開始使用牙線,減少含糖食物攝取,定期拜訪牙醫師並接受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服務,使口腔衛生從小扎根,養成學童良好口腔生活習慣。
國教署指出,根據全國一、四、七年級學生口腔檢查結果,103學年度平均齲齒盛行率為65.58%,至108學年度已下降至54.83%,6年共下降10.75個百分點,每年平均下降近2個百分點,展現校園口腔保健良好成效。
國教署表示,口腔健康對學齡兒童健康有直接影響,攸關學習、生活品質與身心發展,未來將持續落實「學童口腔保健計畫」,以多元方式推動校園口腔保健,提升全國校園對於學童口腔保健的重視度,讓學童齲齒率持續下降。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暴牙會遺傳?暴牙弟矯正成微笑哥!6名家人也來了
揮別小朋友蛀牙夢靨 醫師籲掌握「二要二不」原則
牙越刷越黃?牙醫曝牙齒變色真相 網驚:一輩子都做錯了
牙膏泡泡刷完漱掉不對嗎? 口腔專家揭用牙膏5大迷思
每天刷牙還得牙周病?牙醫:多數人都忽略1地方
智齒非拔不可嗎? 牙醫師曝「水平阻生智齒」造成的5大口腔危機!
為什麼我的牙齒會變色?牙醫師告訴你變色成因及如何幫牙齒美白!
台大口衛隊下鄉雲林義診 35位偏鄉童不再害怕看牙
戽斗歪臉困擾妙齡女 透過手術搭配牙齒矯正改善線條
假牙清潔不佳 老翁口腔出現灼燒感、白色斑塊
改善咬合 年紀大也可牙齒矯正
口臭好困擾!醫:口臭成因有這些,6種方法助改善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為什麼會有牙結石? 醫師圖解說分明
為什麼補蛀牙那麼酸?醫師照藍藍的光是什麼? 牙醫揭密蛀牙治療的常見三大問題!
很多人會刷牙,但都做錯了? 牙醫師教你最新的改良式貝氏刷牙法
舌頭位置放錯會影響臉型和牙齒排列?聽聽醫師怎麼說
智齒不痛要拔嗎?為什麼智齒沒長出來? 牙醫師揭「必拔標準」及潛在風險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每天吃進10公克大便!牙醫:3個關於口腔你不知道的秘密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專業牙醫師給答案了
真牙能留就留,不要隨便拔?牙醫完整解說拔牙該注意哪些事
34歲女拔牙20顆後死亡 牙醫曝爛掉蛀牙不拔的後果!
34歲女拔20顆牙後死亡 解剖初判「右肺吸入性肺炎」
電動牙刷與傳統牙刷哪個好? 牙醫師教你正確挑!
透明隱形牙套 讓整牙民眾揮別大鋼牙醜形象
醫病天地/人工植牙 仍需防牙周病
為什麼「盡量不拔牙」的觀念反而危險?牙醫師揭:不拔牙可能讓你植牙花冤枉錢
何時該換牙刷? 遇到這3種情況就該換
天天刷牙為何蛀牙還會找上門?洗牙會讓牙縫變大嗎? 6大牙齒問題醫師替你解答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