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
案例1:68歲律師花70多萬元植牙,種植8支人工牙根後,隔年便牙齦流血、無法咀嚼,就醫經X光檢查後,發現植牙周圍骨頭破壞,以致牙齦紅腫且局部化膿。
案例2:55歲男性婦產科醫師,因牙周病而缺牙。在醫師建議下,他種了9支人工牙根後,後牙無法咬合,加上持續有口臭問題,他前往另一診所就診。
醫師檢視X光片,發現植入的3支牙根出現植體牙周炎,另1支植入牙根角度偏斜。
台灣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林保瑩表示,近年來,植牙提供不少缺牙困擾民眾另一選擇;但植牙價格不菲,一顆動輒5到10萬元,患者相對要求較高,一旦出了問題,若未妥善處理,很容易造成醫病糾紛。
他引用台中市醫事法律學會理事長林義城的調查,所有牙科醫療糾紛案件,植牙排名第一,占37%;另根據2002年至2010年台北地方法院審理牙科民事訴訟,其中,36筆是幫病患植牙的牙醫師敗訴,有的是植牙造成下顎麻痺,也有植體穿到上顎竇,顯示植牙已成高風險醫療行為。
林保瑩說,植牙失敗,可能是牙醫師本身技術,也可能是病人術前沒有妥善治療牙周病,術後疏於清潔與照顧,造成植體周圍發炎,導致植牙失敗。不少牙周病專科醫師都接獲植牙失敗患者請求,協助「收拾善後」。
牙周病醫學會副秘書長王俊程表示,前述兩位植牙失敗案例,都是術前忽略評估及治療牙周病的結果。
不少缺牙民眾以為牙齒掉了,植牙可一勞永逸,但若牙周病沒有妥善治療就植牙,「就像把豪宅蓋在地質流失的山坡地,沒有打好地基,不久就搖搖欲墜」。
研究指出,牙周病、抽菸、口腔衛生不佳,都是植牙周圍發炎的原因。
王俊程說,有的牙周病患者未經適當牙周治療,直接以拔牙、植牙來處理牙齒動搖、牙齦流血化膿,如此貿然植牙,術後得到植體牙周炎比率較高,更容易造成植牙失敗。
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章浩宏也指出,植牙後清潔及照顧,不容忽略,自然牙有牙周病,人工牙根雖不會蛀牙,但也會有植體牙周炎,造成植體鬆動。除了注意清潔及照顧,術後第一年每隔3個月應回診一次,才能提高植牙成功率。
除了口腔急慢性炎症及嚴重習慣性磨牙症,會提高植牙手術失敗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肝腎疾病、骨質疏鬆症及精神病,也都不建議接受植牙手術。
●牙周病9大症狀
1.牙齦紅腫、發膿
2.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甚至平時牙齦也會出血
3.口臭
4.牙齦萎縮牙根敏感
5.牙齦有悶悶的痛感
6.牙齒縫隙愈來愈大
7.牙齒搖動度變大
8.牙齒位移或變長
9.咀嚼無力感
(註:有以上任一症狀就可能有牙周問題)
資料來源/台灣牙周病醫學會
●植牙停、看、聽
1.有無牙周病史?缺牙原因、缺牙多久?
2.有無配戴活動假牙及口腔手術經驗?
3.過去病史,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血管、肝腎或精神疾病、藥物過敏、麻醉不適等?
4.有無服用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保栓通、可邁丁或使用銀杏、當歸等?
5.有無骨質疏鬆?正接受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
6.有無抽菸,菸齡多久?吸菸量?
7.牙醫師是否擁有相關專科醫師執照?口碑如何?
(註:若有上述狀況,建議植牙前慎重評估)
資料來源/林保瑩、章浩宏牙醫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