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咀嚼竟能改善重聽!國際牙醫學院院士:多數人咀嚼方式都錯了
多數人的咀嚼方式不正確
我一再強調,偏差性咀嚼可能是造成耳朵困擾的因素。你覺得最常見的偏差性咀嚼是使用哪顆牙齒?正確答案是左臼齒;甚至可以說,所謂的偏差性咀嚼就是過度使用左臼齒咀嚼。
偏差性咀嚼中最常使用的那顆牙齒,因負擔較大,容易出現牙周病等問題,被拔掉的比例也偏高。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二○○五年的調查,無論在哪個世代,比起門牙,仍保有臼齒者比例較低。再者,超過八十五歲的老年世代,除了智齒以外,擁有上排最左側臼齒的比例最低,甚至不到十%。多數高齡者拔除左臼齒的現象,可說是長年以來過度使用左臼齒咀嚼的證據。
而之所以會習慣用左臼齒咀嚼食物,可能基於各種不同的因素。例如習慣用右手拿筷子的話,那食物就會從右斜前方入口,直接被送到左側的牙齒。如此一來,似乎就很難避免用左側的臼齒咀嚼食物。
其次,這跟以米飯為主食的米食文化應該也有關係。一般來說,麵包類會有一定的大小,若不先用門牙咬斷,很難送到臼齒咀嚼。換句話說,不用門牙就無法吃麵包。但是,米飯顆粒小,即使不用門牙咬斷,只要直接用臼齒磨碎即可。
更遑論長期以來,大家都覺得「用門牙咀嚼多難看啊 !應該用臼齒好好咀嚼食物吧」,也是造成大多數人習慣用臼齒咀嚼食物的原因之一。
所以,左臼齒的偏差性咀嚼跟文化或審美觀有很深的關係。詳細情形會在第二章加以討論。
總之,「左臼齒過度咀嚼」的習慣相當常見,所以,必須有意識的用每顆牙齒正確的咀嚼食物,改善偏差性咀嚼的訓練就變得很重要。為了維護牙齒的健康、耳朵的健康,甚至全身的健康,一定要學習正確的咀嚼方法。
只要正確的咀嚼,九十五歲也能擁有三十歲的聽力
上了年紀,耳朵聽不清楚,是自然的老化現象。遇上這種狀況,很多人應該都會想說只能載上助聽器。可是,戴助聽器很麻煩,如果不用戴,人生應該會輕鬆許多。從前面的患者經驗談可知,即便被診斷為老年性重聽,只要利用每顆牙齒均衡咀嚼,就很有機會讓聽力大幅回復。
在許多被診斷為老年性重聽、但聽力回復的患者中,最讓我驚訝的是高齡九十五的A女士。請參考六十頁下面「治療牙齒後」的聽力圖。這是A女士九十五歲時所檢測的聽力圖。雖然在八千赫茲的超高音部分聽力不良,但其他高頻的聲音聽力大都正常,只有少數稍低於正常值。這意味著,九十五歲的A女士擁有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的聽力—這著實讓人感到驚訝。
.作者:長坂斉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17/12/07
其實八千赫茲的超高音甚至已經顯示「無法檢測」的不良聽力了。這樣的A女士於九十四歲來到我的診所,重新製作假牙,加上正確的咀嚼練習後,聽力獲得極大改善。而且,隨著聽力改善,長年的暈眩困擾也不見了。
雖然九十五歲,卻能恢復到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的聽力,甚至解決暈眩的問題。由此可知,正確的咀嚼方法對耳朵來說何其重要啊!
所以,即使醫師說你有老年性重聽,請不要馬上放棄治療。只要培養正確的咀嚼方式,就很有可能恢復聽力,治好耳鳴或暈眩。持續練習正確的咀嚼,你的聽力一定能夠好轉。
看更多《一張衛生紙矯正咀嚼習慣:耳鳴、暈眩、五十肩等無法治好的疾病通通消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為什麼我的牙齒會變色?牙醫師告訴你變色成因及如何幫牙齒美白!
台大口衛隊下鄉雲林義診 35位偏鄉童不再害怕看牙
戽斗歪臉困擾妙齡女 透過手術搭配牙齒矯正改善線條
假牙清潔不佳 老翁口腔出現灼燒感、白色斑塊
改善咬合 年紀大也可牙齒矯正
口臭好困擾!醫:口臭成因有這些,6種方法助改善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為什麼會有牙結石? 醫師圖解說分明
為什麼補蛀牙那麼酸?醫師照藍藍的光是什麼? 牙醫揭密蛀牙治療的常見三大問題!
很多人會刷牙,但都做錯了? 牙醫師教你最新的改良式貝氏刷牙法
舌頭位置放錯會影響臉型和牙齒排列?聽聽醫師怎麼說
智齒不痛要拔嗎?為什麼智齒沒長出來? 牙醫師揭「必拔標準」及潛在風險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每天吃進10公克大便!牙醫:3個關於口腔你不知道的秘密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專業牙醫師給答案了
真牙能留就留,不要隨便拔?牙醫完整解說拔牙該注意哪些事
34歲女拔牙20顆後死亡 牙醫曝爛掉蛀牙不拔的後果!
34歲女拔20顆牙後死亡 解剖初判「右肺吸入性肺炎」
電動牙刷與傳統牙刷哪個好? 牙醫師教你正確挑!
透明隱形牙套 讓整牙民眾揮別大鋼牙醜形象
醫病天地/人工植牙 仍需防牙周病
為什麼「盡量不拔牙」的觀念反而危險?牙醫師揭:不拔牙可能讓你植牙花冤枉錢
何時該換牙刷? 遇到這3種情況就該換
天天刷牙為何蛀牙還會找上門?洗牙會讓牙縫變大嗎? 6大牙齒問題醫師替你解答
牙周病無明顯症狀 醫師:半年定期檢查才是不二法門
牙齒教我的事
醫病天地/防蛀牙 刷牙吐泡泡不漱口
口臭不是火氣大! 就醫洗牙 發現厚厚牙結石是牙周病
及早預防兒童齲齒 可減少健保開銷
牙刷一定要定期換嗎? 牙醫師曝不換的後果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