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竟刷出一灘鮮血」,陳姓女子刷牙後發現疑似牙齦出血,爾後,出血量卻一次比一次大,原本以為自己罹患牙周病,就醫後牙齒根本沒有問題,追根究底後,才發現是服用的抗凝血劑所起的副作用。另外也有一名男子,以為自己血便是罹患大腸癌,結果同樣都是抗凝血劑惹的禍。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詹益欣表示,心房顫動的患者需要靠服用抗凝血劑,才能降低栓塞的風險,不然,造成腦中風的機率會相當高,但服用抗凝血劑的同時,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陳姓女子就是最好的案例。
詹益欣說,過去服抗凝血劑導致出血的部位,是全身性的,主要發生在顱內、腸胃道,一旦造成顱內出血,極有可能引發腦中風,腸胃道出血則表現在解黑便、血便、吐血等。
台灣每年新發現的心房顫動患者約有2萬9000人,推估台灣現在有超過23萬人,是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會造成血栓,併發腦中風、心肌梗塞、動脈栓塞等疾病,尤其會提升5倍的腦中風發生率。
目前有第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心房顫動會有中風的風險,自9月起健保給付,新型的口服抗凝血劑較傳統藥物和舊型口服藥物安全性高,尤其腦出血機率下降5成以上,降低中風、死亡風險。不過,不管服用哪一種抗凝血劑,醫師皆呼籲患者應注意不要跌倒,只要有流血,撞擊會增加出血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