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顯示,肌少症可能影響口咽喉部肌肉群,導致吞嚥障礙● 靠著代償現象,肌少症老人得以正常進食,但小心演變成真正的吞嚥障礙
● 吞嚥障礙症狀之一是喝水變慢,幾乎需要一般人雙倍時間
70歲的張太太,自從丈夫過世之後就食不下嚥、幾乎足不出戶,一整年下來,整個人瘦了一圈。最近她發現自己瓶蓋扭不開,爬一層樓梯就相當費力,連喝水也出狀況,頻頻嗆到。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肌少症近年逐漸獲得重視。許多醫師在診間發現疑似病人,便督促其進行肌力訓練,以改善生活品質。肌少症一般透過行走速度或握力下降來診斷,其實也可能與吞嚥障礙有關。
輕則變瘦 重則嗆咳釀肺炎
吞嚥障礙代表病人平常經口進食發生困難,導致對用餐、飲水產生畏懼,輕則體重減輕、營養不良,重則嗆咳後發生肺炎、高燒濃痰,甚至呼吸困難,有生命危險。
正常人能順利吞嚥,仰賴中樞神經系統下指令給口咽喉部的肌肉群,讓口咽喉部肌肉各司其職,將食團嚼碎、混合口水,運送至食道而非氣管。
以前,醫師認為肌少症主要影響軀幹跟四肢肌肉,但愈來愈多研究顯示,肌少症也可能影響口咽喉部的肌肉群,導致吞嚥障礙。而肌少症對吞嚥功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惡化到足以影響生活品質之前,其實就可以看出端倪。
代償現象 吞嚥障礙的前兆
最近台大吞嚥團隊發表研究,針對吞嚥功能正常的老人,分為肌少症和沒有肌少症兩組,測量其吞嚥功能。結果發現,有肌少症的老人即使測驗當下進食無障礙,但吞嚥功能已有負面變化,雖然舌頭的力量沒有改變,但口咽喉部肌肉必須更用力、吞嚥評估量表分數降低,最明顯的是喝水速度變慢,一般人喝水100cc平均約6秒鐘,但是肌少症患者幾乎需要雙倍時間,我們稱為代償現象。
口咽喉部肌肉力量減弱,但靠著代償現象,肌少症老人得以暫時維持正常進食。若置之不理,就可能演變成真正的吞嚥障礙。
進食減量 規律運動增肌力
建議提早處理,避免惡化。首先,攝取足夠蛋白質,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包括肌力訓練,如使用啞鈴、彈力帶,或在家深蹲、抬腿、抬屁股等,預防肌少症。
若已發生肌少症,即使吞嚥困難並不明顯,仍建議減少每口進食的量,或放慢進食速度,避免嗆咳。同時開始訓練口咽喉部肌肉。若喝水常常嗆到,甚至對進食心生畏懼,建議至各醫院復健科就診,由醫療人員進行詳細評估。
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將一顆直徑大約10公分,幼兒遊戲用的軟橡皮球夾在下巴與前胸之間,然後收下巴,試圖去夾緊軟橡皮球。
建議每天訓練,一次夾10秒,休息10秒後再重複,如此三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