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醫療發光 北榮替美籍女移植骨髓救命
38歲美籍女2月在中國治療白血病時遇上武漢肺炎,治療被迫中斷,若無法及時進行骨髓移植,一旦癌症復發,存活率僅剩20%。北榮接獲消息立即協助,如今已成功移植並度過危險期。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全球延燒,台灣因疫情控制得當,成為全球少數醫療能量尚有餘裕的國家,讓許多具急迫醫療需求的海外患者期盼有機會來台尋生機。
一名38歲美國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女性患者今年2月在中國北京進行化療等治療,原預計進行骨髓移植降低復發風險,但北京疫情正值高峰,宣布所有骨髓移植無限期停止,只好轉向其他國家尋求協助。
無奈各國武漢肺炎疫情日趨嚴峻,紛紛採取限制入境措施,歷經4個月、長達122天,這名患者總算找到台灣。
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科與國際醫療中心5月間收到國際醫療請求,在外交部溝通協調,加上美國在台協會(AIT)極力爭取下,終獲衛福部特准,取得入台的國際醫療特別許可證,6月底來台成功接受骨髓移植。
北榮副院長陳適安回憶,接到病人請求時,血液科團隊經綜合評估,認為此患者必須及時進行骨髓移植治療,避免病況急速惡化危及性命;北榮內科部主任侯明志也說,當時雖然疫情緊繃,但基於醫療無國界的人道精神,確認病患的緊急性醫療需求後,決議收治此患者。
確定收治該名患者後,北榮立即與衛福部疾管署討論防疫措施,包括入境後隔離、檢疫及就醫流程等細節討論,避免因外來人士入境增加社區及醫院內感染的風險。
收治患者的台北榮總血液科醫師柯博伸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最大瓶頸在於復發率高,這名患者先前在北京曾接受化學治療及口服標靶藥治療,骨髓裡的癌細胞已完全緩解,但因她具有特定基因變異,若無法盡快進行骨髓移植,一旦再次復發,不僅先前治療成效付諸流水,後續存活率也僅不到20%。
患者6月底抵台後,利用吻合捐贈者的週邊血幹細胞進行移植,至今已追蹤超過2個月,並無嚴重感染風險,已安然度過了移植最危急的關鍵時刻。
這名患者除了感謝台灣及北榮救命,也提到最初之所以向台灣求救,其實是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看到台灣在知名期刊「刺胳針」公布的一項調查中,白血病治療在全球195個國家中獲得100分高分,高居全球第一,也讓她對台灣醫療更有信心。
她也大大讚許台灣的防疫措施,從入境前需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入境後更直送防疫旅館隔離,入院前也在急診隔離區再次採檢確認陰性,讓她相當有安全感,也認為台灣人真的很幸福,等治療完出院後,將開始品嚐牛肉麵和小籠包等台灣美食。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腳踝扭傷腫得像「麵龜」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關節炎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 骨鬆中斷用藥骨折風險更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男性也有媽媽手 一動作可檢測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輕忽骨鬆恐增長照負擔!醫:友善居家環境,適度運動及補鈣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護理師肩膀腫如山被虧「大隻妹」 求醫找回美人肩
骨鬆最愛問/骨鬆中斷治療 骨折機率大增
疫情間心情煩悶 長輩因細故吵嘴血糖竟狂飆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女老師頸部疼痛手痠麻 醫:問題在肩膀
中高齡休業後復工 易得類過勞症候群
退化性關節炎第一好發部位不是膝蓋!「這部位」發生率最高且女多於男
坐椅子稍用力 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
醫病天地/防關節退化 避免太粗重工作
膝蓋退化怎麼辦?可以運動嗎?醫:教你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
感染新冠肺炎後,如何安全重返運動訓練?一表幫你評估「恢復運動量表的心理準備」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骨質疏鬆、長骨刺?醫:6種易長骨刺族群要當心,想預防需做好這些事!
骨質疏鬆症未積極就醫 獨居男跌倒造成多處骨折
五旬婦家務勞動致五十肩 中醫理筋推拿緩解疼痛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女子扭傷膝蓋仍慢跑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醫「種」還給她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