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纖維肌痛症」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定義,疼痛範圍需同時涵蓋身體兩側與腰部上下區域且持續三個月以上。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慢性廣泛疼痛若合併身體18個特定部位中超過11處的壓痛點,就可診斷為「纖維肌痛」。統計資料顯示,纖維肌痛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約2~4%。女性多於男性族群。
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形成纖維肌痛的原因、疼痛病機目前仍不明。有些研究顯示,此症是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的問題。許多神經傳導物質與疼痛的表現有關,其中較重要的類別,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兒茶酚胺等系統。這些調節疼痛的神經產生功能失調,就可能造成疼痛。
患者疼痛處的肌肉組織並無特定的病理改變,但無論肌肉、皮膚或骨骼等組織,其對按壓刺激產生疼痛的忍耐質,都比一般人或局部疼痛患者來得低。因此,一般認為除周邊神經系統被激化外,中樞神經系統的敏感,也可能是關鍵因素。
醫師指出,纖維肌痛症患者臨床常見共病症產生,如麻木刺痛、頭痛、失眠、憂鬱症、焦慮症等。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常因伴隨肌肉疼痛以外的其他部位症狀,因此,有時會以「纖維肌痛症候群」概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