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傳統骨折外固定器巨大笨重,甚至會刺傷對側正常的腳,義大醫院為此與義守大學醫工研究所聯手研究6年,開發一款新型外固定器,輕巧方便且能減少治療併發症,並減少病患住院天數及醫療支出。
義大醫院取院長杜元坤及骨科部外傷骨科主們馬景侯的姓氏,將新開發的外固定器命名為「杜馬外固定器」,紀念骨科團隊投注研發的心力。
馬景侯指出,車禍中以機車騎士下肢脛骨骨折最常見,也最嚴重,處理這類開放性骨折,除要治療骨折,還需進行軟組織清創,一旦治療不當,會併發癒合不良、骨頭缺損、癒合不正、關節孿縮、骨髓炎,導致截肢等後遺症,因此會使用外固定器固定傷肢。
不過使用逾20年的傳統外固定器,雖然便宜好組裝但巨大笨重,固定範圍有時會橫跨鄰近關節,影響病患穿衣、睡覺,還會刺傷對側正常腳,產生癒合不良等併發症。
目前市售外固定器與骨骼間僅以骨釘串接,結構強度較弱,醫師植入骨釘的位置與角度也會受限。
馬景侯表示,這款新型外固定器,當病患清創後,可直接由開放傷口進行關節面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完成軟組織的重建,再以新型外固定器固定骨折處,等軟組織癒合後,再使用微創手術植入內固定鋼板,可提高嚴重骨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讓病患在療程中比較舒適。
【2014/10/12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