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骨科.復健

常肩痛卻不是五十肩 40歲工程師罹「夾擠症候群」

許嘉麟

輝馥診所主治醫師

肩痛示意圖,非本文當事人。
肩痛示意圖,非本文當事人。
記者翁浩然/攝影

一位工程師親友,最近一直感到肩部疼痛,舉手很不舒服,原本以為是抱小孩拉傷不管它,結果越來越痛,現在舉手就痛,緊張的傳Line問我「是不是五十肩」?

這位親友很年輕,才不到40歲,五十肩的機率很小,我請他做一下簡易的線上檢測,看起來比較像是「肩夾擠症候群」。

肩膀也會夾到?擠到?

要理解「肩夾擠症候群」,得先知道「肩峰下空間」。

肩膀的棘上肌在收縮帶動肱骨頭的時候,須穿過肩峰下空間,因為較狹窄,所以容易卡住,骨骼結構如下圖:

手舉高也會痛,不一定是五十肩!

肩夾擠症候群,又稱為夾擊症候群,肩峰症候群,英文都是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原因只是台灣沒有統一的醫學翻譯,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為名稱上看不出來是那裡的問題,常讓人搞不清楚。

此疾佔了肩膀疼痛的 44〜65%。因為肩部活動時,夾擠到肱骨(humerus)上方、肩峰(acromin)下方,與喙突肩峰韌帶(coracoacr mial ligament)前下方之間空腔內的組織,使得空腔內的組織因為夾擠而反覆發炎(如下圖),常見於手高舉過頭的運動或職業,如游泳、棒球、羽球和排球。

上面那段翻成白話文是:肩膀的肌肉雖然很多條,有一條卻剛好走在骨頭間(肩峰下空間)的小縫隙中,容易受到骨頭夾到而受傷,例如:高舉過頭的活動、長期駝背、肩部肌肉緊繃、碰撞受傷等,都會讓你在反覆抬手的動作中,夾到軟組織(棘上肌、二頭肌長頭肌腱、肩峰下滑液囊),而最常被夾到的是「棘上肌」。

什麼情況下容易造成夾擠症候群?

夾擠跟塞車很像,就是「過了就好」。夾擠症候群,也有「痠刺痛感過了就好」的表現,跟塞車一樣過了就順了,而容易塞車造成疼痛的角度(在手臂側抬60~120度之間,與160~180度之間,感覺跟我們上班會塞車的時間也差不多),叫做「疼痛弧」(意指就只有這個活動角度才會夾到),示意圖如下:

平常有什麼保養或預防的方式嗎?

夾擠就像「塞車」一樣,可能是原本的道路設計不良(鉤狀肩鋒)、可能是違停(肱骨頭往上跑)、也可能是用路人本身是三寶(運動過度、肌肉拉傷、姿勢不良),也跟所有交通處理方式一樣,需要先清理道路壅塞(休息、消腫),再細細的判斷及修正引發塞車的原因(復健、手術、調整肩部活動狀況),避免下次再發生意外。

另外,夾擠在年輕人身上的誘因是「玩手機電動」,在長者則是「打麻將」、「看手機股票」,肩膀痛變成了文明病,無論年齡,都可能會因為不自覺的手臂懸空,讓肩頸問題越發嚴重。

醫師開立的肌肉鬆弛劑或是止痛藥,也都是治標不治本,還是得仰賴肩友找出危害肩膀的原因,好好的調整使用肩膀的方式。

傷後運動處方是關鍵!

傷後的運動處方主要是讓活動度及肌力重建,確實的運動處方,仍要請肩友的主治醫師開立。

軟組織受傷的復健順序為「消炎、止痛、恢復日常活動、肌力訓練、本體覺訓練」,缺一不可,只有完整的復健,才能真正治療好,不能不痛了就不管它。

夾擠可別放著,越放越糟糕!

一般來說肌肉被夾到,症狀會隨著休息後消腫就會好,所以肩友常不以為意,但反覆的發炎及因疼痛會閃躲某些關節角度,一則會造成肌肉因為少動萎縮,二則其它肌肉代償過勞,而關節少動本來就是五十肩的成因之一。

原本只是個小小的肌腱發炎,消炎、止痛、本體覺與肌力訓練,沒多久就好,擺著不理它,會變成全身腰酸背痛,甚至演變成五十肩,因小失大啊!

五十肩 肌力訓練 運動 復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