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肩痛卻不是五十肩 40歲工程師罹「夾擠症候群」
這位親友很年輕,才不到40歲,五十肩的機率很小,我請他做一下簡易的線上檢測,看起來比較像是「肩夾擠症候群」。
肩膀也會夾到?擠到?
要理解「肩夾擠症候群」,得先知道「肩峰下空間」。
肩膀的棘上肌在收縮帶動肱骨頭的時候,須穿過肩峰下空間,因為較狹窄,所以容易卡住,骨骼結構如下圖:
手舉高也會痛,不一定是五十肩!
肩夾擠症候群,又稱為夾擊症候群,肩峰症候群,英文都是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原因只是台灣沒有統一的醫學翻譯,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為名稱上看不出來是那裡的問題,常讓人搞不清楚。
此疾佔了肩膀疼痛的 44〜65%。因為肩部活動時,夾擠到肱骨(humerus)上方、肩峰(acromin)下方,與喙突肩峰韌帶(coracoacr mial ligament)前下方之間空腔內的組織,使得空腔內的組織因為夾擠而反覆發炎(如下圖),常見於手高舉過頭的運動或職業,如游泳、棒球、羽球和排球。
上面那段翻成白話文是:肩膀的肌肉雖然很多條,有一條卻剛好走在骨頭間(肩峰下空間)的小縫隙中,容易受到骨頭夾到而受傷,例如:高舉過頭的活動、長期駝背、肩部肌肉緊繃、碰撞受傷等,都會讓你在反覆抬手的動作中,夾到軟組織(棘上肌、二頭肌長頭肌腱、肩峰下滑液囊),而最常被夾到的是「棘上肌」。
什麼情況下容易造成夾擠症候群?
夾擠跟塞車很像,就是「過了就好」。夾擠症候群,也有「痠刺痛感過了就好」的表現,跟塞車一樣過了就順了,而容易塞車造成疼痛的角度(在手臂側抬60~120度之間,與160~180度之間,感覺跟我們上班會塞車的時間也差不多),叫做「疼痛弧」(意指就只有這個活動角度才會夾到),示意圖如下:
平常有什麼保養或預防的方式嗎?
夾擠就像「塞車」一樣,可能是原本的道路設計不良(鉤狀肩鋒)、可能是違停(肱骨頭往上跑)、也可能是用路人本身是三寶(運動過度、肌肉拉傷、姿勢不良),也跟所有交通處理方式一樣,需要先清理道路壅塞(休息、消腫),再細細的判斷及修正引發塞車的原因(復健、手術、調整肩部活動狀況),避免下次再發生意外。
另外,夾擠在年輕人身上的誘因是「玩手機電動」,在長者則是「打麻將」、「看手機股票」,肩膀痛變成了文明病,無論年齡,都可能會因為不自覺的手臂懸空,讓肩頸問題越發嚴重。
醫師開立的肌肉鬆弛劑或是止痛藥,也都是治標不治本,還是得仰賴肩友找出危害肩膀的原因,好好的調整使用肩膀的方式。
傷後運動處方是關鍵!
傷後的運動處方主要是讓活動度及肌力重建,確實的運動處方,仍要請肩友的主治醫師開立。
軟組織受傷的復健順序為「消炎、止痛、恢復日常活動、肌力訓練、本體覺訓練」,缺一不可,只有完整的復健,才能真正治療好,不能不痛了就不管它。
夾擠可別放著,越放越糟糕!
一般來說肌肉被夾到,症狀會隨著休息後消腫就會好,所以肩友常不以為意,但反覆的發炎及因疼痛會閃躲某些關節角度,一則會造成肌肉因為少動萎縮,二則其它肌肉代償過勞,而關節少動本來就是五十肩的成因之一。
原本只是個小小的肌腱發炎,消炎、止痛、本體覺與肌力訓練,沒多久就好,擺著不理它,會變成全身腰酸背痛,甚至演變成五十肩,因小失大啊!

許嘉麟醫師
復健專科醫師,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復健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暨住院醫師。
醫療專長:肩部整合治療、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肩關節囊擴張術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女子扭傷膝蓋仍慢跑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醫「種」還給她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中風了手無力,適合使用「鏡像手」嗎?自評表幫你評估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男子背部疼痛伴隨下肢無力 竟是椎間盤細菌感染惹禍
老婦脊椎灌骨泥又垮掉 拖延治療險癱瘓
為什麼中風後肩膀疼痛?復健科醫揭可能的3大原因
影/婦肩關節退化痛到睡不著 微細血管栓塞術助除痛苦
65歲走路不穩、四肢沒力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跌倒致雙腳無力走 醫師提醒有舊傷更要警覺脊椎傷害
肩頸疼痛蔓延至後腦…頸因性頭痛4特徵,小心是頸椎正求救!
骨折開刀後自己就會好?醫師告訴你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
預防跌倒就骨折 年輕多存骨本並注意保「密」防「跌」
中年女性更需留意髖關節問題 專家教3動作自我檢測
婦人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 3次震波治療鈣化消失
比食補更重要!專家曝退化性關節炎元凶:愈省壞愈快
40歲男跑步、騎單車膝蓋卡卡 醫師籲關節不適及早就醫
台中117歲人瑞髖關節手術成功 比英國記錄還多5歲
吊單槓、倒立機可緩腰痛?引發腰痛的原因很多 復健專科醫師教正確治療
一次手術完成雙膝關節置換 82歲老翁恢復生活品質
脊椎側彎痛苦難當 醫用電腦導航手術截彎取直救婦
婆婆媽媽閃到腰痛不欲生 物理師教3招舒緩
高齡長輩邊吃邊咳可能吞嚥力下降 治療師建議這樣做
睡醒腰痠背痛怎麼辦?骨科醫教檢視3重點助改善
全民瘋路跑,你也想加入嗎?醫師提醒常見的五大運動傷害要注意!
醫籲別錯認生長痛 小心兒童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猜你喜歡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五旬婦家務勞動致五十肩 中醫理筋推拿緩解疼痛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不定時炸彈「泛視神經脊髓炎」 失能風險伴終身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