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骨科.復健

換膝關節必知!健保或自費 關鍵在塑膠墊片

人類膝關節主要連結大腿股骨及小腿脛骨,膝關節上還有個蓋子,稱為髕骨,膝關節的關節面分為3大部分:「內側股骨及脛骨關節面」、「外側股骨及脛骨關節面」以及又稱為「滑車」的「髕骨及股骨關節面」。

自費品項 墊片占率最高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將合金放置在受傷的膝關節兩側骨頭上,原本骨頭與骨頭間扮演潤滑角色的軟骨,則改用「塑膠」擔綱,這一片塑膠稱為「墊片」。根據健保署統計,106年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案件中,若選用健保特材搭配自費醫材,自費品項以墊片占率最高。

高雄長庚醫院骨科系關節重建科教授李炫昇指出,民眾置換全膝關節手術,若有健保給付並使用健保醫材,約只需要自付部分負擔一成,約一萬元;若全部自費,例如沒有健保的外國人在台手術,得花25萬元到30萬元左右,若僅選擇自費墊片,一般單價約2到3萬元,也有較貴的選擇,約在6萬到7萬元之間。

需要自費換更好的墊片嗎?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骨科主任施士亮以車子來做比喻,法拉利一定比中華多利跑得更快、外型更拉風,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法拉利,如果老阿嬤只是偶而至公園、菜市場走走,那健保特材就很夠用。

材質多元 超耐磨供特殊患者

李炫昇指出,隨醫材研發進步,墊片材質愈來愈多樣,如鈷鉻、鈦合金或陶瓷,其中陶瓷材質表面光滑,但相對昂貴;近年也發展出超耐磨墊片,經過特殊處理將硬度提高,根據報告,超耐磨墊片的體外測試,一年磨100萬次,使用20年的磨損率低於一般墊片,使用過程中也能減少80%的磨損率。

李炫昇說,選擇超耐磨墊片的患者,多有額外需求,例如希望在換了人工膝關節後,能在戶外從事較高強度的活動,若活動強度不高,健保給付墊片與自費墊片功能並無差異,民眾可選健保給付材質,無須擔心。

兩種手術 全膝置換者居多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置換建議是,當膝關節三大部分中有一處受傷、損壞,以一般方式治療無效後,可接受半膝人工關節置換術,若三大部分中有兩部分不堪使用,且已侵犯所有關節面,建議接受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大多都是「全膝置換」,半膝置換的人數較少,接受全膝置換的年齡平均在60歲到75歲之間,女性居多,目前沒有研究能說明為什麼女性占多數,但許多假說認為與荷爾蒙有關,男女比大約是1比3;其餘置換手術則以半膝為主,有2大族群,一是因外傷導致關節3大部位的其中1部位受損的年輕人,年紀約40歲,另一群與全膝置換手術族群相同,為60歲以上長輩。

李炫昇說,置換全膝關節手術,通常用於嚴重的患者,一般患者可以簡單的補償手術改善,例如當軟骨輕微受損,因外傷受損且面積低於25平方公分時,可以「挖東牆補西牆」,從同一塊軟骨中,取負重較輕的軟骨,補受損軟骨,另也可以採取「軟骨再生法」,使用微創手術刺激骨髓幹細胞,在缺損的軟骨處,刺激長出纖維軟骨。

李炫昇解釋,人工膝關節置換後,至少可使用15到20年,對60歲以上患者,使用年限是足夠的,但對於年僅40歲的患者而言,等到60歲時可能再重新置換。因此多數醫師認為,若能延後置換手術的時間,就優先採取輔助治療。

健保給付標準

健保署統計,近來每年都有逾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以70歲以上占比最高,以106年為例,全膝關節置換術達2萬6千多件,其中超過70歲者占58%,其次是65至69歲者約22%,60至64歲占12%,60歲以下患者僅約8%。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張淑雅表示,隨著台灣步入高齡社會,健保自104年起取消給付人工膝關節事前審查,但仍有相關規範:

●70歲以上患者,關節間隙小於二分之一以上之關節病變,至少接受保守療法三個月但治療無效者,即可申請給付。

●70歲以下患者,需同時具備關節間隙小於二分之一以上之關節病變,以及有兩個部位以上之關節病變,或是有一個部位之關節病變,且症狀嚴重,無其他治療方式可取代,即可申請給付。

●X光顯示明顯骨缺損3公分以上,關節肢體周圍骨折或需整塊異體移植的病例,也能申請健保給付,並可在術後以X光片或照片為佐證申報給付。

(記者劉嘉韻)

膝關節 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 健保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