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專題報導】
除了定期檢查外,透過營養的攝取與運動,也是可以降低骨質疏鬆危險因子發生。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簡妙凌營養師說明,保骨飲食除了喝牛奶外,也可以做成美味的點心,例如:奶酪上加上黑芝麻,再配合一些水果,就可以輕輕鬆鬆完成食材,讓功能健康的長者願意食用外,也可以讓久病臥床的人食用。水果黑芝麻奶酪食材(六人份食譜):低脂鮮奶四百克、黑芝麻十五克、鮮奶油一百克、特砂十五克、哈密瓜六十克、葡萄三顆;平均每份熱量為一百零五大卡、鈣質九十六點三毫克。
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取一千毫克的鈣質。學齡前兒童每日鈣質攝取量為六百毫克,七至九歲每天鈣質攝取量為八百毫克,十至十二歲每天鈣質攝取量為一千毫克,十三至十八歲每天鈣質攝取量為一千兩百毫克。
台灣營養基金會吳映蓉執行長建議:「鈣質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較好,例如乳製品、低草酸的深綠色蔬菜、黑芝麻以及小魚干等含有較高的鈣質,其中,牛奶被認為是含鈣量高的食物,乳鈣質也較好吸收,飲用方便,且富含蛋白質,是鈣質攝取的最佳選擇,此外建議搭配攝取維生素D或適度日曬,將更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
吳執行長表示,鈣質除了可以建造骨骼之外,身體血液凝固、身經傳導、肌肉收縮,以及身體裡許多荷爾蒙作用,都需要鈣質幫助。高鈣食物包括乳製品、深綠色蔬菜、小魚乾以及傳統豆腐等,又以牛奶的鈣含量高、乳鈣質也較好吸收。
以同重量的牛奶與豆漿相比,牛奶的鈣含量是豆漿的十倍。簡妙凌營養師也表示,鈣質的來源分成動物性及植物性兩種,其中又以動物性的鈣質吸收率較好一點。因為植物性食物中多含有植酸及纖維,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動物性的食物有:牛奶、優酪乳、優格、起司、吻仔魚、小魚乾、帶骨的魚罐頭、乾蝦米以及牡蠣等。植物性的食物則有:豆腐、豆干、黑芝麻、海帶、紫菜、九層塔、芥藍菜、莧菜、金針及高麗菜乾等蔬菜類。若因乳糖不耐症而無法由牛奶中補充鈣質,可改喝無乳糖奶粉、優酪乳、優格或吃起司等。
適度照射陽光,紫外線促進內生性維生素D的合成來幫助鈣質的吸收。每日曬太陽約十五分鐘即可。然而,須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的形成,骨基質中膠原蛋白是很重要的成分之一,礦物質儲存入骨基質可強化骨骼。維生素C亦可促進腸道對鈣質的吸收。
黃豆中富含異黃酮素,異黃酮素結構類似女性荷爾蒙,更年期後的婦女若適量攝取,可預防骨鈣的流失。簡妙凌營養師表示,過多的蛋白質會增加骨骼鈣質的流失,所以應避免攝取過多的肉類。少喝濃茶、咖啡及碳酸飲料,引用茶或咖啡時可加入低脂奶代替奶精,以增加鈣質的攝取。且,應避免抽菸,因尼古丁會破壞骨質再生。
如何從飲食中增加鈣質的攝取,簡妙凌營養師也提供幾個小秘訣:製作玉米濃湯或蔬菜濃湯時,可以加脫脂奶粉代替奶油;白飯上可以撒些黑芝麻;沖泡牛奶時,可加入芝麻粉;做義大利麵時,上面可以灑些起司粉;吐司麵包夾起司片;以優格製作生菜沙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