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550.jpg)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醫所謂骨痹指的是骨骼方面的毛病。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中醫師丁建中表示,骨痹患者臨床表現上是以肢體麻木無力、骨骼疼痛、大關節僵硬變形、活動受限等為主。
丁醫師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指出,這種骨骼方面的病症,在很早以前就出現,古籍《黃帝內經》有云:「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栗者,……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意思就是在描述骨痹病名、病因及主要症狀。
傳統中醫認為,這種病症為風、寒、濕等外邪跟人體發生「外內相合」以致痹,多因骨髓空虛,以致於邪氣乘隙侵犯到骨骼。所以風、寒、濕三氣雜至就可以合而為痹,同時也指出,當人體正氣不足時為發病的基礎,所以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若人體不與風、寒、濕氣相合,就不會產生痹症。
患有痹證不能拖,因為拖的愈久愈難治療。丁建中表示,傳統中醫認為,痹證其實病在絡脈,特別是久病入絡,因為初病濕熱在經,久了以後就痰熱入絡,也就是認為痹證的病位跟病程的長短有關,開始病在經,最後病在絡脈。
丁醫師指出,在痹證的論治上,可從絡論治,用藥上主要有辛潤透絡法、辛溫宣絡法、搜剔通絡法等治法。辛潤透絡法是以辛香、辛鹹之味與活血柔潤之品相互搭配,適合使用歸尾、桃仁、新絳、紅花等中藥材治療痹久滯絡的患者。
丁建中醫師進一步指出,辛溫宣絡法是用於寒入脈絡的絡瘀病證,用藥上是以辛溫、溫絡、活血的藥相互結合,適合使用桂枝、薑黃、歸身、降香等中藥材;搜剔通絡法是取蟲蟻類的中藥材,因為飛者升,走者降,血無凝著,氣可宣通,適合使用全蝎、地龍、蜂房等搜剔動物藥。這些藥才可再與當歸、桃仁、川芎等活血化瘀的中藥材配伍應用,治療結血牢固深入者。
除了上述治法外,對骨痹的辨治也可從虛、邪、瘀著手,治療以溫通補益為主,兼以活血化瘀通絡的治療原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