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膝關節名醫、輔大醫院副院長江清泉提醒,國際骨科醫學界早有科學性建議,目前對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最有效的仍屬運動、減重和正確用藥。葡萄糖胺、玻尿酸及PRP等,不是不建議就是尚缺科學證據。
許多愛走出家門的中年人,開始感受到膝蓋的不中用,所以各種因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食品及療法,已成中高齡群組的最熱門話題。
江清泉說,美國骨科醫學會蒐羅科學研究論文,並請來社會菁英代表一起討論,在2013年提出膝關節退化的治療指引,2015年略有修正,但幾個重要的原則沒有變。建議可行和不建議的治療,整理如下:
一、有足夠實證建議可採行:
1.自我健康管理計畫,從事肌力訓練、有氧等運動。
2.使用消炎鎮痛藥物(NSAID)或止痛藥(tramadol)來減輕發炎疼痛。
3.肥胖病人減重,至少不要再變胖。
二、不建議採行:
1.針灸治療。
2.使用葡萄糖胺或軟骨素。
3.注射玻尿酸治療。
4.關節鏡治療及沖洗。
5.穿足弓墊等鞋墊。
6.膝關節墊片
三、目前尚未有定論:
1.以徒手或電療進行物理治療復健。
2.使用護膝。
3.普拿疼、鴉片類藥物或止痛貼片,可止痛但無助關節消炎。
4.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或類固醇。
對於門診中,常有病人帶一堆家人從國外購回的葡萄糖胺等保健食品,來問能不能吃有沒有效,江清泉說,這些是家人的愛或孝心,就像一顆糖,但吃無妨,但從科學上,不必過度期望。
有些治療,例如PRP,可能對膝關節疼痛症狀或能緩解,但還未能看到治療或再生的效果。再加上,市面上相關療程費用高低差異極大,民眾在治療前,除了要研究其科學性、心理效果,可能也要考慮費用是否值得。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