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沙鹿報導】
育兒、家事加上工作三頭燒,台中縣陳姓婦人坐完月子回去上班,剛開始覺得手腕隱隱作痛,越來越嚴重,甚至痠麻無力,還差點手軟把新生兒摔落,醫師診治指這是「腕隧道症候群」,也叫「媽媽手」。
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戴正忠指出,媽媽的雙手成了最符合寶寶人體工學的溫床,但抱孩子的手容易出現雙手、肩頸痠痛問題,罹患常見的「媽媽手」,專有名詞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平時手腕麻痛,熟睡後由手掌延伸到手肘和肩膀痠痛,常讓她難眠。
一名患者騎機車,有時手腕痠麻無力,無法轉動把手加速,轉彎時也因麻木來不及反應,險象環生。
戴正忠表示,腕隧道症候群是手掌部位的正中神經穿過手腕隧道時,受到壓迫,患者食指、中指及大拇指會產生整片麻鈍、刺痛、疼痛感。症狀輕微須避免手部長時間彎曲,嚴重時要開刀治療。
日常生活的舉動,包括切菜、長期使用電腦滑鼠,都會傷害腕部,壓迫神經造成腕隧道組織腫脹。早期治療可減低神經性永久受損的可能性。戴護套可以減輕腕部壓力,定時讓雙手休息,都可減緩症狀。
【2009/06/28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