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羅姓老翁近半年左膝「痛到不想走路」,雖嘗試各種保守療法,但遲不見效,後來做了膝蓋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罹患「膝關節自發性骨壞死」,經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術後兩天即下床走路,擺脫膝蓋疼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師邱仕德說,自發性骨壞死指的是骨頭缺血喪失養分造成壞死,導致軟骨塌陷造成關節破壞,經常會因姿勢變化引起膝蓋劇痛,像是坐下去或站起來的那一剎那,或是行走時走一步痛一下,但休息時又比較不痛,男女比例1:3,女性常發生在65歲以上。
發生原因不明,有可能為類固醇、酒精、早期膝蓋受傷致使血管及軟骨損傷、骨質疏鬆,或軟骨下功能不全的骨折所引起,特別的是,早期X光檢查可能看不出明顯變化,但在後期則能看出內側膝蓋關節軟骨下影像的改變,得再透過核磁共振確認病灶。
他指出,羅姓老翁先前試過所有保守性治療,包括吃止痛藥、打類固醇和PRP等,但疼痛依然。X光檢查時,膝蓋結構位置沒問題,對著膝蓋敲敲按按也不大痛,但「走路時,膝蓋內有痛的感覺」。
等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他膝蓋內側關節有一小區域的陰影,才判斷是「膝關節自發性骨壞死」,決定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邱仕德建議,民眾日常生活中需進行適當運動訓練,以增加肌肉骨骼強度,搬運重物時姿勢要正確,才能避免膝蓋受傷,更應避免菸、酒、檳榔。若有骨質疏鬆的病人,應加強攝取維他命D和鈣,才能避免關節的病變。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