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承載我們全身的重量,當它罷工抗議的時候,真是動輒得咎、動彈不得。足底也藏著玄機,對應著身體的各種健康狀態。想要行走江湖、健步如飛,你得先學會保護雙足。
1足底筋膜炎
【發生原因】
是最常見的足底疼痛疾患,發生原因是腳底或後腳跟受力過多,導致足部結締組織鬆軟、筋膜張力太大。許多人睡醒後下床,腳一踩地時最痛,疼痛部位在後腳跟、足弓內側或足弓中間,得踮腳尖才能繼續走動,以冬天疼痛最明顯。通常是單腳痛,但也可能雙腳一起痛。
常見族群包括扁平足、肥胖者、長輩、久站或久走的人等,常穿太硬或太軟的鞋也容易「中獎」,例如高跟鞋、皮鞋、厚底工作鞋、平底娃娃鞋或平底涼鞋等,臨床常見專櫃小姐、護理人員及業務員因此所苦而求診。
【處置方式】
可到復健科求診,醫師會依病人需求,開立止痛藥或運動處方,再由物理治療師協助利用儀器治療,包括熱敷、電療、超音波等,改善循環、加速患部癒合。若求助中醫,醫師則會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手法等治療,或建議病人在家踩玻璃瓶或網球按摩腳底。
因有患者可能走一步會痛,但走幾步路疼痛就緩解,導致初期出現疼痛時不以為意,甚至誤認為只是腳底痠痛或輕微發炎造成,拖到痛得難以行走、影響到日常生活,才會願意看醫師。因此,只要一有疼痛出現,就應多加留意。
【如何預防】
治療只能治標而非治本,若沒改掉壞習慣,疼痛緩解後仍可能復發。建議改善腳的狀態,包括改穿布鞋,或穿厚一點的襪子,少穿鞋底太薄的鞋子或涼拖鞋等,扁平足者則建議在鞋底放「足弓墊」或厚一點的軟墊。
患者若無法避免站太久的工作,回家可多動動後腳跟,並予以熱敷,放鬆足底肌肉與小腿後肌肉、改善循環,都有降低筋膜張力之功效。
2小腿筋膜炎
【發生原因】
小腿部的腓腸肌、脛骨長肌或脛骨短肌筋膜發炎,會造成肌纖維及神經沾黏。因筋膜發炎沾黏會產生結節與激痛點,進而刺激末梢足底神經,導致足底隱隱疼痛,尤其是壓到小腿肌痛點,足底會特別疼痛,甚至有患者會痛得大叫,屬「轉移痛」的一種。常見族群包括經常爬山、慢跑、跑馬拉松或常久站的人,可能造成小腿肌肉拉傷、痙攣而發炎。
【處置方式】
由於是神經痛,吃止痛藥效果不彰,建議多按摩小腿肌肉,可徒手在肌痛點持續「壓放」,有充血效果,可降低神經敏感度,放鬆小腿筋膜。
【如何預防】
平時可多按摩小腿肌肉,也可熱敷或泡熱水澡放鬆緊張肌肉。最重要的是平時要多做肌力訓練,降低肌肉受傷機會。
3蹠痛症候群
【發生原因】
蹠骨位於前腳掌,是腳趾與腳掌相接處的部位,發生疼痛的常見原因是運動傷害造成發炎,例如扭傷腳等,臨床常見愛打籃球的學生及運動員為此而苦。若腳趾排列不平均、足底肌肉不發達,當足弓壓力被改變,也可能常使腳拇趾外翻而過度勞損,進而導致蹠骨疼痛。
【處置方式】
中醫師通常會使用活血化瘀、舒筋理氣的外敷內服藥物,再搭配針灸及熱敷治療。若蹠痛較輕微,建議暫停運動多休息,使用痠痛貼布緩解疼痛。
【如何預防】
建議平時多訓練足底肌肉的穩定性,讓肌肉能「Hold(挺)」住蹠骨,避免受傷。
4足跟墊疼痛症候群
【發生原因】
腳底的厚脂肪組織會隨年紀退化而變薄,走路時就可能發生足底疼痛,常見族群是老人家及體重過輕者,若是因疾病導致足部肌肉退化的人也可能發生。
【處置方式】
中醫師通常會使用補養氣血的外敷內服藥物,再搭配針灸、推拿手法、熱敷或熏蒸治療等。
【如何預防】
足部不宜過度使用或同角度壓迫太久,也就是別久站、久走,可降低足底疼痛出現頻率。
5坐骨神經痛
【發生原因】
臀部深處的梨狀肌因為太緊而拉傷,促使坐骨神經張力變大,會放射到足底或後小腳而疼痛,屬於「放射痛」的一種。常見族群為久坐上班族、常翹二郎腿的人或常上健身房者,都可能會使臀部拉傷。這種疼痛若沒按壓足底,不一定會誘發痛感,甚至易被誤診為足底筋膜炎,必須透過鑑別診斷辨別。
【處置方式】
由於屬於神經痛,吃止痛藥不一定見效,醫師可能會施打類固醇治療,物理治療師則會協助進行神經鬆動運動,降低坐骨神經之張力,或給予體外震波治療。但最重要的仍是放鬆太緊繃的肌肉,目前最流行的治療方式,就是利用健身滾筒或網球等,替肌肉按摩拉筋。
【如何預防】
避免久坐,建議常得久坐的上班族,早、中、晚找時間離開座位,動動身體、拉拉筋,或可用手拍一拍臀部肌肉,多做有氧運動也有幫助,但要記得運動後也是要伸展拉筋。
6雞眼
【發生原因】
雞眼均長在足底的受力點,當走路姿勢不良、鞋底太硬,長期壓迫就可能造成足底皮膚角質增生,患部會疼痛,且雞眼不一定只長一顆,足底受力愈多長愈多,可能一次長4、5顆。
雞眼直徑最小0.2公分,最大可達1公分,有些人甚至會因為長太多雞眼而痛到難以行走。常見族群為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或久站的服務業等,例如櫃姐或空姐。常穿硬底拖鞋及皮鞋的人,也是危險族群。
【處置方式】
皮膚科醫師會使用冷凍治療,用低溫破壞皮膚角質增生組織,使患部位變薄、變小,但雞眼容易復發,治療期也久,最重要仍是改善生活習慣。
【如何預防】
建議別穿易受壓迫的鞋子,例如氣墊鞋取代高跟鞋、皮鞋等。病人也可使用「雞眼護墊」,雞眼護墊長得像甜甜圈,中間空心可包圍住突出的雞眼,讓患者走路較舒適,預防惡化。
7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
【發生原因】
椎間盤突出及腰椎滑脫,都可能壓迫到腰椎的神經根,神經張力放射到足底而產生疼痛,和坐骨神經痛引發的足底疼痛類似,均屬「放射痛」的一種。急性患者通常只要腰椎姿勢一改變,足底就跟著發痛,還可能痛到無法走路。
【處置方式】
椎間盤突出好發於中壯年人,多是因常搬重物而閃到腰造成急性疼痛,或坐太久累積成慢性傷害,包括彎腰、咳嗽、睡覺翻身等,患者可能從腰到足底都會痛。處置方式是將椎間盤導回正確位置,物理治療師會利用「站立後仰」的椎間盤復位運動,協助患者矯正坐姿。
腰椎滑脫的原因,大部分是因意外撞擊,導致腰椎移位,也可能是因老化導致關節囊韌帶鬆弛,使腰椎鬆脫。患者通常是站著及走路會疼痛,躺坐較不痛。處置上除手術及藥物治療外,醫師通常會安排病人接受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利用運動復健,例如訓練核心肌群、放鬆下肢肌肉等,讓病人降低腰椎壓力。
【如何預防】
當肌肉及關節過度使用,導致緊繃僵硬,就可能因勞損而造成傷害,平時應多做運動、伸展拉筋,放鬆肌肉及關節張力。
8足底疣
【發生原因】
疣是因為受人類乳突狀病毒,進而長在皮膚上的粗糙顆粒。足底疣感染途徑常見需赤腳之處,例如游泳池或健身房,患者以小朋友居多,因小朋友愛赤腳到處跑,不過成人會被傳染。足底疣可能一次長出一個或多個,患部會伴隨痛感,因疣的外觀和雞眼相似,一般人難辨別,需由皮膚科醫師鑑別診斷。通常斜切病灶,病毒疣橫切面會出現黑色斷點,而雞眼橫切面仍是皮膚角化物質。
【處置方式】
由於足底疣具傳染力,必須趕緊就醫治療,包括使用冷凍治療、擦抹水楊酸等,讓疣變小顆。只要剷除掉病毒,疣就會消失痊癒。
【如何預防】
盡量避免跟患有病毒疣的人身體接觸,在公共場所不赤足行走,患者也盡量穿鞋,以免傳染給他人。足底疣不治療不會消失,可能再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應避免接觸患處,若接觸患處一定要洗手。
諮詢/開業物理治療所院長陳子敬、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健康推廣委員會主委吳建東、台北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