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白帶濕黏黏!中醫師教你用食療緩解
白帶是女性都有的陰道分泌物,從女性生殖器官的各部位,所分泌出來的黏液及滲出物混合而成,正常生理情況下的分泌物,可以使陰道保持溼潤,由陰道乳酸桿菌幫助維持陰道環境的健康。
沒有白帶反而是不正常的,但白帶過多也不算正常!正常的白帶應該是無色、無異味的分泌物,異常的白帶通常帶有顏色、有味道、甚至有血,同時可能伴隨其他不舒服的症狀,此時就要提高警覺。
乳白色或豆腐渣狀的白帶,一般認為是念珠菌感染的表現,通常會合併外陰瘙癢或灼痛感;如果是黃膿樣有泡沫的陰道分泌物,同時有外陰瘙癢的症狀,一般發生在老年性陰道炎、慢性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的情況,通常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所引起;如果是帶血的白帶,要先確認不是惡性腫瘤所引起,如果停經後還有帶血的白帶,要注意是不是重度子宮頸糜爛、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癌等。
在排卵期及月經前後正常的白帶,是不需要治療的,胡亂用藥,亂殺細菌,反而會造成陰道正常菌叢的破壞,引起念珠菌乘虛而入,例如習慣性沖洗陰道的行為,除了破壞原本的陰道生態,造成惡菌驅逐良菌,也容易造成把外來的病原,沖入骨盆腔內,反而造成骨盆腔發炎。
俗話說:「十女九帶」,帶下是婦女常見的困擾。正常的女性由青春期開始,因為腎氣充足、脾氣健運、任脈通調,所以月經會準時來,同時帶脈堅固,陰道內會有正常的少量透明無味的黏性液體,尤其在排卵期間,具有「潤澤陰戶、防禦外邪」的作用。「帶脈」是位於人體腰腹之間、唯一一條橫向運行的脈絡。「帶」字有腰帶的意思,因為橫行於腰腹之間,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狀如束帶,所以稱為「帶脈」。
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帶下篇明確指出:「帶下俱是濕症」,濕邪是帶下病的關鍵。臨床帶下依五種顏色區分,常見為白帶及黃帶。如果帶下色白量多且青淅,屬白帶,多因脾虛濕盛、肝鬱不舒、帶脈不固所引起;如果帶下色黃濃稠,屬黃帶,多因濕熱互結,下注產生。有帶下困擾的女性,應避免吃過多冷飲冰品,脾陽如果受損,體內多餘的水濕無法排除,形成痰飲,不僅造成身體的肥胖,如果下滲到帶脈,帶脈固攝不佳,就會造成白帶增加。
白帶調理食療 完帶湯
材料:車前子10公克、白朮3公克、蒼朮3公克、糙米20公克
做法:將上述中藥材裝入藥包裡綁緊,以1000cc水煮滾約10鐘後,取藥汁再與糙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車前子可明目利水、清熱袪痰;白朮及蒼朮可以益氣健脾、燥濕固下,提升婦科免疫力,改善白帶過多的體質。
三大保健穴位
三大保健穴位可以改善白帶並增強婦科免疫力。按壓的穴道,包括婦科五穴、關元穴以及陰廉穴等。每次可按壓5秒、每回20次,每天數回,平時按壓可減緩過多分泌物,若陰部搔癢不舒服則可以加強按摩力度以緩解症狀。
婦科五穴
位於大拇指第一節外側,距中央二分半處,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節橫紋上,合計五穴。主治:子宮腫瘤、子宮發炎、卵巢炎、不孕症、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是臨床痛經及白帶過多的常用穴。
關元穴
位於肚臍下三寸,約四橫指距離。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關元穴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屏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體元陰元陽交關之處。關元穴經常保持溫暖,或以吹風機溫熱之,可以補腎需、治經痛、調帶下。
陰廉穴
位於大腿內側,當恥骨聯合上緣旁開2寸,再直下2寸,長收肌外緣處。取穴時先立正站好,兩手插於腿外側,掌心貼腿,四指併攏平貼小腹,小指剛好在腿根部的位置,此時無名指指尖所在處就是陰廉穴。陰廉穴主治白帶異常、不孕症、膀胱反覆發炎及月經不調的相關疾病。(本文出處/本文摘錄自台灣商務印書館《彭溫雅醫師的濕氣調理全書:排濕從養氣開始》)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KingNet國家網絡醫藥,是一結合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絡平台,並經營華人醫療界最具規模醫藥諮詢,擁有1500位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民眾在線免費醫療諮詢,致力健康醫療衛教之推廣,深受民眾與醫界信賴。 網站擁有超過6萬筆中西藥藥典,及上萬筆常見疾病及醫護名詞,破解艱深的醫療與用藥相關專有名詞,讓醫療更貼近群眾!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網站】:https://www.kingnet.com.tw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ingmedical/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台「生不如死」危機增 30後結婚、1盲點錯失黃金生育期
無創海芙刀治癒 50歲婦女生娃
長時間重訓、深蹲?婦產科醫提醒當心提肛肌發炎
醫病天地/巧克力囊腫作祟 生理期劇痛
懷孕懷到腦中風!26歲孕婦局部麻醉取栓忍痛護子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不能染燙髮、泡溫泉…孕婦手冊 挨批造成恐慌
中藥衛生棉、綠茶衛生棉,真能抑菌?婦產科醫師教「衛生棉挑選指南」
高齡產婦占3成 為求子花200萬安胎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孕婦高血糖易畸胎且有後患 備孕到孕期應控糖
天氣濕熱分泌物變豆腐渣 當心陰道炎找上身
更年期婦女「性」趣缺缺 婦產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懷孕期間飲食該如何控制?營養師:8大飲食指南一次看懂,讓你遠離妊娠糖尿病
夫載孕妻遭追撞!醫師機警緊急剖腹 產下健康男娃
林志玲47歲得子 不孕症醫師李茂盛:40歲以上婦女仍有成功機會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婦醫教6招應對,超過一次異常才檢查!
「好朋友」天天來 醫查出是瘜肉惹的禍
試管嬰兒「多」未必好 研究:1~2個胚胎成功率最高
半年2.8萬夫妻試管嬰兒求子 較2019年同期增萬人
產後6個月抗疤黃金期 傷口照護把握3重點
婦女防「子宮脫垂」使用子宫托可暫免開刀
子宮內膜異位症輕症可中醫調理 中醫教你簡單茶飲輕鬆調整體質!
國健署不孕補助實施半年...植入胚胎8千筆 已核發5億元
徐若瑄「子宮肌腺瘤」為何會血崩住院? 醫曝「危險因子」:3大症狀快就醫
林依晨產後復出「根本看不出來生過」 靠3招快速瘦身!
開五指有多大多痛?真實比例圖曝,媽媽們:老公育兒再雷,就問他想不想也被開五指!
腎移植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 36歲女順利自然生產
年逾萬人患妊娠糖尿病 家族史、高齡孕婦風險高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