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視經常性經痛 5旬婦突血崩急摘子宮保性命
南投縣50歲楊姓婦女生理期經常痛經,多自行服用止痛藥緩解,未料日前「好朋友」來量竟如血崩般止不住,就算就醫住院仍持續出血,人幾近休克,確診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經緊急輸血且摘除子宮才保住一命。
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楊婦生理期常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沒放在心上就吃止痛藥舒緩痛感,而錯過及早發現,直至上月經血量異常洶湧,嚇得她就醫求診,經抽血檢驗發現其血色素僅6.4g/dl,遠低於正常值已嚴重貧血,而安排住院檢查。
沒想到,楊婦在住院期間還是持續出血,失血量一度逾2000CC,幾近昏迷休克,院方指出,經緊急輸血並進行相關檢查後,發現其經常性痛經、經血變多等是因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其討論後決定將摘除子宮保命,現楊已康復出院。
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涂品儀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即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以外的地方,依生長處造成不同疾病,像「巧克力囊腫」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卵巢,在骨盆腔內則會使得器官沾黏而致不孕,因此不要忽視月經異常的警訊。
涂提到,有些女性以為經血量大或痛經很正常,其實恐是子宮內膜異位、增生、瘜肉、子宮肌瘤等疾病,甚至罕見動靜脈畸形所致;長期經血量過大還可能因貧血造成心臟衰竭或心肌病變,因此建議女性應定期追蹤,必要時得至婦科就醫。
而因部分惡性腫瘤或疾病的早期徵兆會顯現在月經異常表現,因此應避免自行用藥緩解或服用偏方,避免病情加重或延誤,其中,經血過多或過少、過久或過短、痛經、逾半年未來經、停經後出血等均屬異常,應尋求專業醫療診察瞭解原因。
院方則提醒民眾,為降低月經異常狀況發生,女性應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飲食上少吃油炸、加工食品和外食,懂得適時紓發自身壓力,控制好體重、血壓、血糖和血脂等慢性疾病,且定期至婦產科安排子宮頸抹片檢查。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不能染燙髮、泡溫泉…孕婦手冊 挨批造成恐慌
中藥衛生棉、綠茶衛生棉,真能抑菌?婦產科醫師教「衛生棉挑選指南」
高齡產婦占3成 為求子花200萬安胎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孕婦高血糖易畸胎且有後患 備孕到孕期應控糖
天氣濕熱分泌物變豆腐渣 當心陰道炎找上身
更年期婦女「性」趣缺缺 婦產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懷孕期間飲食該如何控制?營養師:8大飲食指南一次看懂,讓你遠離妊娠糖尿病
夫載孕妻遭追撞!醫師機警緊急剖腹 產下健康男娃
林志玲47歲得子 不孕症醫師李茂盛:40歲以上婦女仍有成功機會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婦醫教6招應對,超過一次異常才檢查!
「好朋友」天天來 醫查出是瘜肉惹的禍
試管嬰兒「多」未必好 研究:1~2個胚胎成功率最高
半年2.8萬夫妻試管嬰兒求子 較2019年同期增萬人
產後6個月抗疤黃金期 傷口照護把握3重點
婦女防「子宮脫垂」使用子宫托可暫免開刀
子宮內膜異位症輕症可中醫調理 中醫教你簡單茶飲輕鬆調整體質!
國健署不孕補助實施半年...植入胚胎8千筆 已核發5億元
徐若瑄「子宮肌腺瘤」為何會血崩住院? 醫曝「危險因子」:3大症狀快就醫
林依晨產後復出「根本看不出來生過」 靠3招快速瘦身!
開五指有多大多痛?真實比例圖曝,媽媽們:老公育兒再雷,就問他想不想也被開五指!
腎移植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 36歲女順利自然生產
年逾萬人患妊娠糖尿病 家族史、高齡孕婦風險高
沒有宮縮寶寶就提早報到? 馬偕測子宮頸軟硬預防早產
誰說生完小孩後的性生活就不再美滿 即使成為媽咪也可以很有魅力!
新竹一孕婦子宮頸沒閉緊 雙胞胎差點未足月就早產
孕媽身懷巨嬰恐難產、大出血 醫建議注意控糖控體重
停經後10年內或60歲前 補充荷爾蒙利大於弊
從丈夫變成爸爸,不只媽媽、新手爸爸也會有「產後憂鬱症」!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疫情外送忙碌 醫師提醒外送員注意職業傷害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