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她搭機耳朵痛到像要爆炸 空服員用日常2物品瞬間緩解飛機耳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腦部.神經

手麻可能是警訊!分辨慢性或急性麻感為關鍵:這種可能是中風、血栓前兆

元氣周報

手麻的成因複雜,可能因脊椎退化病變、手腕神經受擠壓,或周邊血管阻塞引起。圖/123RF
手麻的成因複雜,可能因脊椎退化病變、手腕神經受擠壓,或周邊血管阻塞引起。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手麻原因百百種,有些人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長時間固定同一動作,都有可能會造成手麻;較嚴重的,可能腦部出現問題的急性中風,或是多發性神經炎等。若發生手麻狀況,盡早就醫,讓醫師檢查是否有其他併發狀況,了解病因才能改善緩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說,手麻的成因複雜,可能因脊椎退化病變、手腕神經受擠壓,或周邊血管阻塞引起,也可能因患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造成。若是急性手腳麻木,也不排除是腦中風、血栓的前兆。

感覺針在刺、螞蟻在爬,每個人對麻的感受不同。

桃園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陳右緯表示,「麻」其實並非一個非常明確的形容詞,是一種感覺上的異常抱怨,有的人認為痠、痛,或是感覺有針在刺、螞蟻在爬,都是麻的感覺。

所以依症狀學來看,病人的描述就會包含很多意思,通常會先問患者手麻的狀況是自發性或是摸東西感覺怪怪的,從部位、疼痛程度、何時發生、做哪些動作容易發生來判斷,因為可能身體其他部位也有麻的情形,只是相對輕微,病患自己並未發現。

林志隆說,手麻有可能是腦部病變壓迫到神經造成,也有可能是頸椎出了問題引起,但一般都屬神經傳導的問題。他形容,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哪一段堵塞了,就會影響到以下的神經病變造成麻的現象。但是也有可能是局部的神經壓迫造成,就像有人騎機車長時間握手把,因手上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產生手掌麻的現象,最常見的就是腕隧道症候群

長期低頭引起頸椎退化性病變,初期常出現上肢麻痺。

他舉例,長期低頭會使得脊椎在不正常受力之下,因頸椎椎間盤及關節面退化引起「頸椎退化性病變」,會衍生骨刺形成、肌肉痠痛,以及因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手臂麻痛無力。此病一開始沒有太明顯的病徵,初期可能只感受到頸部不適以及上肢麻痺,很容易會被認為只是肩頸肌肉及韌帶發炎。

但到了中後期,則可能會出現四肢、頭、頸、肩部疼痛、無力等症狀加劇,甚至會有溫度改變的感覺,嚴重者會造成頸段以及胸段的神經損害,導致終生行動受到限制,因此若患者出現劇痛、四肢嚴重無力,都必須立刻開刀。

林志隆提醒,3C科技時代越來越多低頭族,長時間低頭會讓頸椎承受壓力變大,若是發現脖子疼痛、手麻等症狀久久未癒,而且範圍有變大的現象,則要注意是否有可能源於脊椎或神經方面的問題,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分辨是慢性或急性的麻感,進一步釐清原因。

除了神經狀況外,還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好造成,陳右緯指出,血液循環不好會有手腳冰冷、冬天洗手沖冰水會發紫等現象,若以腦部來說,就要進一步檢查腦幹及頸椎周邊神經有無異常,再看看是不是有合併肌肉血管的問題。神經學檢查會利用扣診槌來檢查神經反射是否出現異常;若是長期姿勢不良所造成的問題,也會檢查是否因周邊韌帶肥厚形成壓迫。

陳右緯表示,第一時間病人告知手麻後,會先了解症狀為何,進一步釐清原因,再做其他相關檢查,必要時會同其他科醫師一同了解。大部分來看診民眾,通常都是已經有狀況一陣子,不過並未造成生活上很大不便,或是自行去外面推拿、熱敷等,無法解決才來就診。但還是建議若真的有發現不適情形,盡快就醫了解病根復原狀況最好。

陳右緯說,除了慢性問題,有些麻的狀況可能是急性的,像是急診室常見的,通常是中風的狀況,或是原本手麻只侷限在手指,但很迅速地蔓延到下臂、上臂,範圍一直擴大,這些情形也務必要注意。

五成民眾肩頸痠痛,多與姿勢不良有關。圖/123RF
五成民眾肩頸痠痛,多與姿勢不良有關。圖/123RF

避免手麻先改善姿勢,五成民眾肩頸痠痛多與姿勢不良有關。

誠信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陳信瑋說,據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約五成的民眾有肩頸痠痛的困擾,原因都和長時間坐著打電腦等姿勢不良有關,並因頭部前傾,變成烏龜頸、駝背、圓肩。

要改善這些情況,除了改善工作環境,也可以做收下巴、擴胸和頸部伸展運動,讓頸部負擔變小,肌肉得以放鬆,改善肩頸不適,也能避免因姿勢不良導致神經受壓迫而造成的手麻不適。

醫師提醒,平時要注意電腦打字姿勢是否讓手腕能釋放壓力,或是長期低頭、睡覺時頸椎是否有足夠支撐,若發現異常盡速就醫能愈快得到緩解。

腕隧道症候群   圖/123RF
腕隧道症候群 圖/123RF
手麻最常見的原因莫過於腕隧道症候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說,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行經手腕時,被周圍腫脹增厚的肌腱軟組織等擠壓,造成神經支配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有麻刺針扎感,嚴重時甚至會延伸至掌面、手背、手腕處。

手腕頻繁重複同一動作,慣性屈曲引起痠痛麻木。

桃園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陳右緯表示,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手腕頻繁重複同一動作或姿勢,像打電腦、使用滑鼠、拉小提琴、加工廠作業員等,因為手腕上的正中神經不斷摩擦,而周邊韌帶又肥厚,就容易壓迫到神經。

徐瑋璟說,民眾若是慣用手過度操勞,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發作,有患者就診時苦惱地訴說,只要使用右手腕工作,就會有一股麻刺感,握鍋鏟、騎機車時症狀更是嚴重,不僅影響到工作,就連晚上也會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讓她相當困擾。

他說,由於手腕的慣性屈曲,晚上會更加痠痛麻木,但手指活動一陣子後就會稍微緩解。不過,若沒有妥善治療,疼痛感會牽連到手臂,手指靈活度也連帶會受到影響,甚至大拇指內側的肌肉,會萎縮而變得扁平。

藥物、物理治療、穿戴副木多可緩解,改善姿勢最重要。

腕隧道症候群若症狀輕微,徐瑋璟說,可以使用口服藥物,搭配物理治療、穿戴副木,加上適當的伸展運動等方法緩解;若麻刺扎針感已經影響日常工作或睡眠,便會建議接受超音波神經解套注射,透過注射葡萄糖溶液將神經周圍沾黏擠壓處打開後,經過3次療程便大幅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晚上睡覺也能一夜好眠。

陳右緯指出,通常及早發現並治療,都能大大改善,但常常需要提醒病患,就算疼痛緩解,也要改善自己的姿勢,避免不斷復發。使用電腦可在手腕下墊東西,讓手臂一同分擔壓力,不會只集中在手腕或肩膀。而電腦螢幕也可放置在雙眼平視的位置,避免一直低頭造成頸椎壓力,衍生出其他問題。

周邊動脈阻塞也會有麻木感,三高患者須提高警覺。

除了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周邊動脈阻塞也會引起手麻、感覺異常。一名婦人因罹患三高,需洗腎治療,一年前曾因腳痛就醫,後來每當休息時,手指就感到異常疼痛、麻木、感覺異常,雙手膚色漸漸發黑、變得冰冷,且疼痛頻率增高,才趕緊赴醫院治療。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張育晟檢查發現,患者的血液循環差,造成血液供應遠端組織的養分和氧氣不足,手指才會出現發黑疼痛的症狀,也就是「周邊動脈阻塞」,建議使用氣球擴張或置放支架打通狹窄和阻塞的血管,大幅改善疼痛感,也能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

他提醒抽菸、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應特別留意四肢的變化,若出現缺血性疼痛、感覺異常、溫度改變等症狀,初期可透過藥物治療;但若已出現休息痛、肢體末梢發黑,卻又延誤治療,恐會增加治療及恢復上的困難,不可不慎。

改善手麻 可補充維生素B群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劉彥均建議,維生素B群具有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和肌肉健康、增進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等優點,對周邊神經病變如脊椎神經根壓迫、腕隧道症候群、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等造成的痠痛具有改善效果。

除了從保健食品攝取外,也可由穀類、奶、蛋及深綠色蔬菜、堅果中攝取B群,有助減少手麻的風險。

緩解手麻的動作  圖/陳信瑋提供
緩解手麻的動作 圖/陳信瑋提供

責任編輯:辜子桓

手麻 姿勢不良 腕隧道症候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