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未及時處置送醫,容易造成腦損傷,恐引發失智症。一名50多歲鑽地工人,上午9點多開始在烈日下工作,約10點多時,他突然停止工作,走路遙晃,騎上機車,才騎幾公尺後跌到昏迷,立即送醫急救。男子到院後嚴重昏迷、體溫高達43.8°C已是中暑。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說,經搶救後約16小時清醒,但男子認知功能明顯退步、反應變慢,神經內科持續追蹤,3年後確診失智症。
中暑程度愈嚴重、送醫時間過長 可能使腦部嚴重受損
朱柏齡表示,此名病人中暑後,沒有立即通知救護車,也沒有移到陰涼處休息,而是放在無遮蓋的小發財車上,但貨車底板已在太陽下曬了數小時,把人放上去就像鐵板燒,到院時嚴重昏迷,昏迷指數3分(昏迷指數滿分15分、最低3分),且身體軀幹及四肢和貨車底板接觸部分,出現三度燒燙傷,約占體表面積21%,燙傷傷口可說是鮮血淋漓、皮膚起滿水泡,「景象十分恐怖」。
朱柏齡指出,病人中暑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當天降溫後,於16小時後清醒,次日拔管,轉至整形外科處理燙傷傷口,經過多次皮膚移植後,於一個半月後出院。男子清醒後,認知功能明顯退步,問病人今年是幾年,病人回答民國79年,會客時家屬也感覺病人反應變慢,半年後在門診接受認知功能測試,結果為22分(滿分為30分,小於24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人持續在神經內科門診追蹤,於三年後診斷為失智症。
疾病百科/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其他像是語言、算術、空間感、時間概念、抽象思考、社交能力、判斷力等也會出現障礙,產生異常行為,過去熟悉的工作無法勝任,嚴重影響日常起居,伴隨這些行為的心態很可能變得疑心病重、被害妄想、憂鬱、焦慮、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看完整疾病百科
朱柏齡說,中暑程度愈是嚴重、送醫時間過長,以及病人救治後距離清醒的時間愈長,均可能使腦部受到嚴重損傷,如該名病人送醫時,經測量肛溫高達43.8°C,中暑十分嚴重,並由小發財車送醫,時間約20至30分鐘,未由救護車送醫,而加重中暑病情,病人到院後的體溫,比當時昏倒時還要高
朱柏齡表示,最後病人救治至清醒之間長達16小時,又血管內皮細胞受到熱傷害,引起瀰漫性血管內皮出血,研判是小的血栓阻塞腦部微血管,最後導致罹患失智症。另臨床上也曾收治一名男子,中暑後傷及小腦,造成走路不穩,且寫字像是小朋友寫的字十分歪扭。
中暑可預防!避6個可能危險因子
「中暑是完全可預防的疾病。」朱柏齡提醒,夏天戶外工作者中暑的可能危險因子包括喝水不足,或飲用高糖分或含咖啡因飲料,飲酒;體能差,工作超過體能負荷;穿著厚重不透氣衣物;睡眠不足;感冒、腹瀉,身體虛弱,或是體型肥胖。戶外工作時,更要注意環境是否溫度高、濕度高,尤其是熱指數大於40時,就必須多加注意。
熱指數計算方式:溫度 + (濕度x0.1)如氣溫為35°C + (濕度60 x 0.1) = 41
朱柏齡表示,在酷熱環境工作的勞工,應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衣服;每15分鐘喝水200至300cc,勿等到口渴才喝水,也勿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時避免在高溫下工作;而要在炎熱環境工作,第一天上工時,應避免過度勞累,因在熱環境工作需要約10至14天,才能逐步達到「熱適應」,並隨時注意有無出現中暑症狀。
衛福部最新統計,7月截至目前為止,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為783人,已超過去年7月整月的775人。
中暑6危險因子
喝水不足,或飲用高糖分或含咖啡因飲料,飲酒
體能差,工作超過體能負荷
穿著厚重不透氣衣物
睡眠不足
感冒、腹瀉,身體虛弱
體型肥胖
注意5件事防中暑
1.在酷熱環境工作應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衣服。
2.每15分鐘喝水200至300cc,勿等到口渴才喝水,也勿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
3.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時避免在高溫下工作。
4.炎熱環境工作第一天上工時,應避免過度勞累,因在熱環境工作需要約10至14天,才能逐步達到「熱適應」,並隨時注意有無出現中暑症狀。
5.戶外工作時,更要注意環境是否溫度高、濕度高,尤其是熱指數大於40時,就必須多加注意。
4種散熱方式預防熱急症發生
1.輻射:若氣溫25度、人體溫37度,靜止狀態下,人體溫較高會傳導至空氣中;若氣溫超過35度以上,輻射效果變差,若超過37度,外界溫度反而輻射至人體。
2.傳導:人透過接觸物品、冰涼水,可將體溫傳導出去。
3.對流:通風、水流皆可加速散熱。
4.蒸發:流汗是有效散熱方式,液體從皮膚表面蒸發汽化,可帶走熱量,不過若環境濕度大或即將下雨,蒸發效果則不佳。
(責任編輯:葉姿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