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硝胺」剋星,用它包烤肉吃解膩又健康!一狀況避免選購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腦部.神經

癲癇正名「伊比力斯」 病發類型多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6月初,美國68歲的美國商務部長疑因癲癇發作,車禍後昏迷車內。5月初,台灣一位大男孩舉辦畫展,他在3歲半時,首次癲癇發作。

癲癇病友和家人,常因病發時遭誤解,而走在一條艱辛的路上; 其實只要觀念正確、治療正確、照顧正確,癲癇絕非幸福絆腳石。

一般人對癲癇患者的想像,多停留在「大發作」時的病況,或來自電視上的不正確的演出,因此過去常招致不雅的稱呼。近年在病家及醫護人員奔走下,已改稱「伊比力斯」(Epilepsy,癲癇的英文譯稱),學校老師、學生或民眾,都比較明瞭這個病,不會再對患者指指點點。

為何發作? 腦部不正常放電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關尚勇指出,癲癇發作,是因腦細胞不正常放電,使得腦部指揮身體作出抽搐、意識改變、異常感覺等異於平常的行為。

關尚勇表示,小朋友如果出生時難產、成長過程頭部碰撞、罹患腦膜炎;老年人中風或得到腦瘤後,也可能出現癲癇。

苯巴比妥 用藥最近有爭議

上個月美國一篇最新研究指出,動物實驗結果,新生兒癲癇用藥「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可能危害神經生長,讓家長擔心伊比力斯孩子能不能用?

關尚勇指出,苯巴比妥用了很多年,是患者一再出現癲癇時的救急用藥,新生兒必要時還是建議用,用最低劑量即可,但孕婦不建議使用。

● 病因:先天性原因,如腦部先天發育障礙、染色體異常。後天發生原因多為腦部受傷,包括頭部意外傷害,出生時腦部受傷像新生兒窒息症、早產合併腦病變;還有腦炎、腦膜炎、腦中風,腦退化或腦腫瘤造成的後遺症。

● 發生率與族群:發生率約1/100,患者20萬人,幼兒、學童、老年人較多發病。

● 發作類型與症狀:

1. 全身性僵直陣攣型發作(大發作):兩眼上吊、全身抽搐及口吐白沫。

2. 失神性發作(小發作):兩眼無神,動作突僵住,人無意識,但不會倒下去,數秒後恢復正常。

3. 肌抽躍性發作:像被電到或嚇到,全身瞬間抖動一下。

4. 失張力性發作:像斷線木偶,瞬間整個人垮下去。

5. 嬰兒點頭痙攣:發生在2歲以內嬰兒,在剛睡醒時或將入睡時,會類似點頭動作,但抖動幅度與強度更大。

● 治療方式:2/3患者可藉服藥避免發作;手術有胼肢體切開術、局部切除腦組織、大腦半球切除、多處軟腦膜下皮質切開、迷走神經刺激術。

● 病友加油站

多發兒社會福利協會 http://joykids.pixnet.net/blog/post/90885212

多發兒fb https://www.facebook.com/joykid.tw

癲癇 新生兒 中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