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癲癇患者打麻將、橋牌有發作的風險,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莊曜聰說,這類患者稱為「反射性癲癇」,大腦運作到一種程度,癲癇就可能發作,也有人因數錢、算微積分等出現癲癇症狀。
莊曜聰表示,依流行病學統計,每1000人中有7人患有癲癇,推估台灣約有20萬癲癇患者,目前已知成癲癇的成因應該是基因或後天腦病變有關,大腦過度放電,使身體出現不正常抽動。
國泰腦神經內科主任曾元孚表示,癲癇患者近5成原因不明,另外5成可能是受腦傷、中風、腦部病變、腫瘤等,導致腦部細胞過度放電,引起全身或部分性發作。
曾元孚表示,全身性大發作患者會喪失意識、跌倒於地上、手腳僵硬或對稱性抽筋等,較輕微則是連續動作中瞬間停頓、眼神呆滯等,影響患者生活、學習及工作。
莊曜聰表示,癲癇分為很多種,其中一種反射性癲癇,難以預測造成的成因,有些人月經來潮,受到荷爾蒙影響也會引發發作,另外還有算數學、微積分、打麻將等引發發作的案例,後者改變行為即可改善,其餘不可逆的行為則建議透過藥物減緩發生次數,根據統計,6成癲癇患者用藥後可控制發病頻率。
莊曜聰表示,為了讓醫師瞭解癲癇患者發作頻率、強度,家屬最好從旁記錄,台灣癲癇醫學會推出癲癇日誌App,可從旁拍照記錄也能提醒用藥,幫助癲癇患者記錄發病狀況。直接在Android跟iOS平台搜尋「癲癇日誌」,即可下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