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媽媽寶寶
聽健康
王力宏與李靚蕾離婚事件繼續延燒!李靚蕾指王力宏曾被診斷「性成癮(Sex Addiction)和自戀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問題。」究竟是性成癮還是花心?性成癮的成因又是如何?雖然此為李靚蕾說法尚未證實,但可從心理師對成癮行為的研究中,看到童年對成長後行為的重要性!
李靚蕾除了一一反駁認識時間,也點出財產分割問題,最後還秀出了醫生證明,「關於你活在恐懼,勒索,和威脅之下,事實是相反的」,她提到王力宏曾被診斷有「性成癮(Sex Addiction)和自戀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問題。」
李靚蕾也提到,王力宏之所以換了5個醫生,主要是因為,「心理師說你會一直想要換心裡師,直到你可以找到會被你說服你太太是瘋子的心理師」。事實上,王力宏口中的五位醫生,其實只有兩個是有真正諮詢到的,其他只有試上。
好萊塢影業或者明星曾經以此當作不當性行為的擋箭牌,舉凡外遇不忠、性騷擾等。好萊塢明星諸如大衛・杜考夫尼(David Duchovny)與老虎伍茲(Tiger Woods)都曾承認自己性成癮並接受治療,更近期的名人則像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和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都因為遭指控有不當行為而發表了類似的聲明。麥可道格拉斯則在2012年出版的自傳裡,坦承自己不但是酒鬼,還是個性成癮者。他的第一段婚姻因劈腿而結束,據說還影響了他與凱薩琳麗塔瓊斯的婚姻關係
心理諮詢師林萃芬《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一書中提供了性成癮量表:
⑴隨時隨地想著令其上癮的事情,例如會一直想去夜店尋找一夜情。
是□ 否□
⑵曾經試圖戒掉這個習性,可惜宣告失敗。
是□ 否□
⑶會跟家人朋友隱瞞自己成癮的事情。
是□ 否□
⑷對成癮的事情具有「強迫性」,非做不可,否則就會渾身不舒服。
是□ 否□
⑸「需求性」越來越高,「耐受性」也變得越來越強,例如嗑藥者藥量會越用越強, 酗酒者酒會越喝越多。
是□ 否□
⑹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嚴重的干擾,很難跟固定對象發展長期的親密關係。
是□ 否□
⑺在戒除的過程中會覺得痛苦難耐。
是□ 否□
做完上面的測驗後統計一下總共有幾個「是」,回答「是」越多代表性愛成癮的狀況越明顯,需要尋求心理專業的治療。我看過不少性愛成癮者會被周遭人誤以為是「太花心」或「不專情」,經過諮商評量之後才發現是性愛成癮。
如果發現自己有「性成癮」,最好盡快找心理專業協助,這是因為成癮後要終止行為會有戒斷狀況,情緒變得特別焦躁不安,需要透過心理專業人員協助,一方面可以探索成癮的根源,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身心的不安。
性成癮常被用來描述對性愛癡迷的狀況。有此癮的人在必要時,會為了達到性歡愉,而傷害自己和對方,甚至違法亦在所不惜。
蕭姆伯格在《難言之癮:認識性癮者的掙扎》一書中提出:「但千萬不要以為性成癮乃是當事人試圖尋找真實親密關係而有的行為,其實這是在逃避親密關係所常衍生的痛苦。事實上,性成癮者會與他控制得了的事物或人(譬如:圖畫、電視螢幕裡的演員或妓女),締造虛幻不實的關係。」
簡單來說,性成癮行為的基本目標就在於避免嚐到關係上的痛苦──也就是在嘗試控制人生。
「我們即可從中揭開問題的核心。當人開始覺得不再能控制生活時,就會產生性成癮。當成癮者沉溺在性愛時,就會陷入嚴重濫用性愛的危險中,並在試圖避免感情的痛苦過程中,喪失對性行為的控制能力。」
在正常的情況下,避免痛苦的慾望是一種健康的反應。但當我們因此脫離真實親密關係的正軌,致力於避免受傷的心態時,可能使我們更落入有害並失控的行為,反而會助長性成癮。
在匹茲堡私家執業的心理學家珊卓拉・戴維斯(Sandra Davis)表示,她曾治療過有著各種性相關疾病的患者,包括色情成癮和難以自抑地不忠。「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一種即使深知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卻依舊無法克制自己『追求個人歡愉』的行為。」
戴維斯說:「而我們確實看到這種現象在性方面出現。」她表示,多數情況,這些不能自制的情況會與過往的心理創傷有關,通常是兒時的經驗,或者與權力、支配地位或未受滿足的情感需求相關。她說,受性成癮所苦的人,可能無法抵抗對伴侶不忠、冒險的刺激或者各種不恰當舉措所帶來的快感。」
加拿大成癮專家博爾·馬泰則有個理論:「所有的成癮都跟創傷(trauma)及童年經驗有關」、「成癮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迴避傷痛的一種方式。改變的關鍵是如何找到是什麼創傷造成的。」
馬泰在分析自己工作狂、收集癮的這兩大成癮時說,自己之所以是工作狂, 是因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潛意識中覺得自己不討人喜歡,於是就拼命要通過工作來證明自己。
不論王力宏是否真如李靚蕾所說明的,是被診斷的「性成癮」患者?身為爸媽,我們除了吃瓜,更能在這婚姻風暴中得到一個珍貴的啟示:「記得傾聽孩子」。不論是手機成癮、煙酒上癮、愛上癮、工作狂、購物癮、收集僻……這社會有各種上癮。如果我們花心思好好傾聽孩子,或許在未來,孩子就能減少成癮的可能。
※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