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出,台北市有高達84.5%的國高中生周間平均睡不到8小時,小學生睡不到9小時也有33.4%。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指出,睡不夠的學童容易有情緒行為困擾及過動傾向,青少年則容易出現憂鬱焦慮,建議父母應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喚醒孩子前15至20分鐘先拉開窗簾,周末補眠不要過頭等。
調查由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楊建銘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張詠森合作,在2018至2020年針對北市1萬多名學齡前兒童、4317名國小學童,以及3625位國高中學生的睡眠狀況進行統計。
楊建銘表示,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6至12歲的國小兒童周間平均睡眠應在9至11小時,13至18歲青少年要睡8至9小時,但台灣兒少睡眠時數多低於該基金會建議,尤其台北市等都會區的小孩課業壓力與日常休閒的平衡不足。
隨年齡增長,睡眠缺乏更嚴重,學齡前兒童原本有80.5%符合建議,到國小只剩下65.1%,國高中生只剩下15.4%,高達45.7%國高中生睡眠過少,亦即睡不到7小時。
研究進一步發現,過敏症狀及3C產品使用,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睡眠品質,若有氣喘夜咳、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者,較難以入睡,入睡後容易醒來,白天也比較容易疲倦;若睡前一小時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睡眠時間較少,白天也容易嗜睡。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建議,父母應及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透過鬧鐘,給予15至20分鐘的緩衝期提醒收心;收書包做好就寢前準備;也可以自製「睡覺暫停卡」,藉由行為獎賞制度,減少抗拒上床的行為。
也可善用生理機轉,喚醒孩子前15至20分鐘先拉開窗簾,讓陽光灑入房間,藉由光線對褪黑激素的抑制達到喚醒功效;周末補眠不要過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