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統計,國內服用抗憂鬱藥物人數逐年攀升,去年達一百三十九點七萬人,過去五年內增加逾廿萬人,速度逐年加快,女性增加人數是男性的近兩倍。專家學者認為數字增加與國人壓力沉重、對精神疾患認識更多也更勇於就醫、常擅自停藥而反覆就醫有關。
健保數據顯示,二○一五到二○一九年使用抗憂鬱藥人數分別為一一九點四萬、一二一點二萬、一二七點三萬、一三三點二萬、一三九點七萬人,逐年攀升;五年來,女性服藥人數從六十九萬多人增至八十三萬多人,男性則從四十九萬多人增至五十六萬多人。
另外,去年全國有五百一十七家醫療院所設有精神科門診,過去十年來成長近六成,僅次於職業醫學科。醫師公會全聯會統計,精神科醫師執業人數和基層診所精神科醫師人數也逐年增加,總計二○一五年有一九一九名精神科執業醫師,二○一八年有二一四四人。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袁瑋表示,全球女性憂鬱比率高於男性,男性對自身情緒較不敏感,多半尋求身體症狀治療相關科別。另外,某些低劑量抗憂鬱劑也可用來治療焦慮症、恐慌症、夜尿症、更年期燥熱、改善失智症者情緒症狀等,服藥人口增加不見得都是憂鬱症患者。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表示,治療憂鬱症包括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現行健保制度並不支持非藥物療法,大部分患者只能靠藥物,且服藥至少要兩周才見效果、一到三個月評估療效及是否停藥,但目前卻有至少三成患者在用藥一個月後就自行停藥、不回診,容易復發,反覆就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