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米酵菌酸引恐慌:「吃隔夜便當會死嗎?」譚敦慈:煮好飯先帶便當再開動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作夢也陳時中」抗疫百日焦慮感增 醫師:釋放壓力鍋

醫師指受到疫情影響,民眾焦慮度增加,建議多找其他替代的事情來做,如做瑜珈、體操、簡單的肢體運動,或到戶外人少的空曠處走走。記者游明煌/攝影
醫師指受到疫情影響,民眾焦慮度增加,建議多找其他替代的事情來做,如做瑜珈、體操、簡單的肢體運動,或到戶外人少的空曠處走走。記者游明煌/攝影

「每一小時就會揪心一次,新聞不想看又不得不看,心情變得很不安定!」基隆市的林小姐說,她每天都處在焦慮的心情,疫情充滿不確定性,連「作夢都是夢到陳時中開記者會」。精神科醫師說,從疫情爆發後,從看診的民眾發現焦慮度提高,隨著疫情發展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焦慮感,建議民眾調適身心釋放壓力,才不會像「水煮青蛙」、「壓力鍋」爆開。

基隆長庚精神科醫師陳枻志說,因為一般民眾不太敢到大醫院,門診雖沒有明顯增加,但從回診的民眾發現,因為疫情充滿不確定性,到後來各地都喊出要封城演練,因為對未來疫情充滿不確定性,又沒有疫苗可打,都讓民眾的焦慮度很高,而且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焦慮,比如從一開始煩惱買不到口罩,接著排隊去領口罩擔心群聚,到現在敦睦艦隊每天都有新的發展,讓民眾的心揪著。

陳枻志表示,老人家的焦慮最明顯,因為一方面擔心自己染病,又怕拖累家人,以前都會去里辦或社區活動中心唱唱跳跳,現在不能去,每天待在家不敢出門,像「水煮青蛙」、「壓力鍋」一樣,都繃得很緊,「資訊太多反而增加焦慮」。

陳枻志建議四項紓緩壓力的方式,首先是減少看新聞的次數,掌握必要訊息即可,第二找其他替代的事情來做,如做瑜珈、體操、簡單的肢體運動,到戶外人少的空曠處走走,第三不要寄託在吃安眠藥、抽菸、喝酒,第四可以利用食物來穩定情緒,如多吃深海魚。

衛福部立基隆醫院精神科醫師張迺榮說,「過度的資訊反而是壓力」,民眾接收疫情新聞的管道太多,「負面的情緒」不斷受到刺激,很容易「一小時就緊張一次」,因此建議不要一直在疫情的氛圍裡,要維持住基本的固定作息,調適、放鬆心情可從身心兩方面下手,在家裡每天做體操動一動或到空曠處吸引新鮮空氣。

張迺榮表示,當有煩燥不安的情緒,可以閱讀、聽音樂、看書,不要一直陷入「會不會被傳染」的思維裡,現在民眾對疫情太敏感,要吸收專業的資訊就好。當快受不了時,盡量找朋友電話傾訴,也許沒法解決問題,但講出來可以釋放不安的情緒,避免壓力的累積,也可以向心理諮商精神科求助,才不會讓壓力鍋爆開。

壓力 焦慮 心理諮商 安眠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