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也要有儀式感! 專家分享5招讓你更好入眠
求一夜好眠是許多人的心願,失眠帶來的焦慮不安與健康衝擊甚大,除了尋求治療之外,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也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安眠窩」,透過房間的布置、睡眠環境的營造、放鬆技巧的練習,就能達到好睡的效果。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有1/10的人口受「慢性失眠症」所苦,盛行率高達11.3%,換言之,至少有200萬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失眠原因有百百種,不過,「學習放輕鬆」絕對有助好眠,從感官放鬆、心理放鬆、身體放鬆,一步步向睡眠靠近。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吳家碩指出,很多原因會影響睡眠品質,營造良好的環境可以輔助好眠,如果仍然失眠,務必尋求專業治療。
吳家碩分享從「五感」放鬆的技巧,希望幫助失眠者找回睡眠的節奏:
1、視覺:
*睡覺時,房間不要太亮,窗簾一定要能夠完全遮光,晚上睡覺前拉上、白天起床後起開,讓日夜有別,大腦才能提醒自己「暗了要睡覺、亮了要起床」。
*房間暗,有助於身體分泌褪黑激素,幫助睡眠,若為了安全起見,可以在角落放置一個小夜燈,但切記不要太亮。
*房間不要堆放太多雜物,清爽一點,比較有助放鬆好睡。
2、聽覺:
*睡覺的房間最好安靜一些,避免過吵的聲音,或無法預期的聲音,這些聲音會加深焦慮感,難以入眠,所以適度的隔音設備是必要的。
*記得睡前把電話、或是會突然發出聲音的機器關掉。
*電扇、時鐘發出的聲響屬於規律性,較可以接受,但有人會覺得被干擾,所以視個人情況而定,若覺得不能接受還是要避免。
*睡前可以放音樂幫助放鬆,但建議睡前就要關掉,以免因為音樂變化,可能會突然醒來,打斷睡眠。
3、嗅覺;
*房間不要有不舒服的味道,例如霉味等要盡量避免。
*睡前可以點一些芳香精油,但取得來源要安全,以免影響健康。
*芳香精油的味道,除了能幫助放鬆,也可以內化為「睡前儀示」,點上精油,再搭配放鬆訓練引導,有助好眠。
4、觸覺;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寢具,以個人主觀覺得舒服最重要,別人覺得太軟的床,或許你睡剛好,那就可以。
*床和枕頭等寢具的選購,最好能夠試睡,有成功睡著過,才知道睡覺過程中安不安穩,如果商品有鑑賞期,好好睡一、二次,看睡著感覺和起床之後的身體情況,再決定要不要把商品留下來。
*隨著季節變化,溫度改變,寢具也要跟著調整,以免冷熱不適,不利於睡眠。
*原則上暖色系的寢具,在視覺上比較有助好眠,但睡覺環境是很主觀的,因此仍以個人熟悉、喜歡的寢具為主。
5、心理:
睡前可以花半小時練習以下腹式呼吸法及漸進式肌肉放鬆法等動作,讓肌肉放鬆,心情放輕鬆,可以提高睡眠品質。
吳家碩指出,這些方法在醫學研究及臨床上,不論是在失眠治療、情緒穩定,或是疾病症狀的改善上,都有其顯著效果。如果練習上覺得沒有效果,可能有很多原因干擾,例如:練習時間不夠長、練習時不夠專注、練習方式不正確,或是選擇的放鬆方式不合適自己等,建議可尋求專業醫療人員親自帶領,找出最理想的訓練方式。
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只能坐著睡? 「喬一下枕頭」睡得更舒適
常打呵欠、想睡覺 是「缺氧」還是「累」?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治療憂鬱症 北榮設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女大生思覺失調幻聽休學 運動輔以長效針劑後重返校園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
晚上總是睡不好?建立這些良好習慣助你一夜好眠
失眠別急著吃藥 行為治療助好睡
台灣孩子越來越不快樂 兒少生活滿意度再創新低
晚上失眠怎麼辦?美國睡眠醫學學會點名14個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讓你不再夜夜數綿羊
求職超過3個月沒著落陷憂鬱 專家3建議甩負面情緒
全台深夜狂搖震出焦慮感 醫師給5個字助心安
晚上容易醒,白天又更想睡?小心已中睡眠4大陷阱
做家事有益身心 醫研究:男性投入家務可降低自殺率
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怎麼辦?心理師3招解套:自我坦承是關鍵
捨不得丟別以為是念舊! 醫:「儲物症」應就醫治療
只要碰到乳房就覺得噁心、沮喪? 小心你是罹患「悲傷乳頭症候群」了
天寒竹縣再增2人猝逝 身心科患者多出2成
男友患「睡眠性愛症」讓她好困擾 半夜粗暴求歡隔天沒印象
產後憂鬱釀憾事 醫師建議家人分擔與陪伴就醫
曬恩愛看太多? 醫:情人節到來恐懼症患者增加
情緒勒索無所不在!家人、伴侶、老闆同事、同儕朋友,常見4族群你遇過幾種?慣老闆金句引熱議
求好眠?精神科醫:睡前少喝酒、抽菸、滑手機
明天開工睡不著怎麼辦?醫解析失眠問題的3大癥結
改善心理的不安 醫:把握今天好好過 過度假設只會引來恐慌
失眠怎麼辦?醫師教5種「晚安瑜伽」,讓你改善睡眠品質、睡得更香沉!
12個孩子中有6個患思覺失調症 一部解開遺傳祕辛的家庭調查史
連假9天有沒有賭上癮? 3個現象觀察自己
狂洗手、頻檢查瓦斯開關是強迫症?精神科醫解答
年節熬夜小心加速衰老、猝死! 醫揭「黃金睡眠時間」:不一定要滿8小時
心痛如膠痕,不是一次就能清乾淨!反覆細膩的諮商對話才能讓心恢復
躺上床秒睡是睡得好?專家:晚上秒睡、白天疲累當心睡眠出問題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