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用」…10位老人就有1人憂鬱
家中長輩開始把「沒用」掛在嘴邊,當心是老年憂鬱症前兆。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平均每10位70歲以上長者就有1位明顯憂鬱情緒,醫師提醒,老年憂鬱症多在退休後陸續出現,主要是生活失去重心,累積的孤獨感,增加罹病因子,呼籲家人應多關心家中長輩,即將退休的民眾也應及早規畫退休生活,以避免憂鬱上身。
隨著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老年憂鬱症將成一大隱憂,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憂鬱症將在2030年成為疾病負擔第1位,老年憂鬱症將占7%,推估台灣約有30萬名老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科主任蔡佳芬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台灣老年憂鬱症患者,大多發生在退休初期,並以輕症為大宗,平均每10人就有1人,重症相對少,約占整體3%,但實際就診者極少,患者甚至沒有病識感,董氏基金會先前調查也發現,國內因老年憂鬱症就診比例不到一成。
蔡佳芬說,老年憂鬱症有其徵兆,家人可以從語言以及行為觀察長輩的變化,當長輩說話內容開始變得悲觀,如「我沒用」、「全家就我是孤兒」、「沒朋友」等,開始抱怨身體不舒服,原本有興趣的活動,不願參加,意興闌珊,就是憂鬱症警訊。
她提醒,當長輩不願意外出,民眾常以為是「老化」惹的禍,實際上,有些外向樂觀的長輩,即使坐輪椅也要出門,這類變化千萬別歸因於體力,要先想到是情緒導致動力不足。當家中長輩出現憂鬱傾向,建議立即就醫,就醫並非一定要服藥,給予音樂或是運動治療都能幫助長輩免於憂鬱之苦。
為避免退休後,出現老年憂鬱,董氏基金會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開始規畫退休生活,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日前調查近2000名50歲以上民眾,近4成未開始規畫退休生活,而意識到退休生活重要者,女性高於男性,民眾應該提前規畫,從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志工服務等四方面著手,累積正能量,才能享受快樂的退休生活。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招名威/失眠5大常見地雷,睡前做這件事更是大忌!
壓力大、要求完美容易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教「2招」找回自癒力
從「鬼滅之刃」談睡眠障礙 部苗心理師建議做集中呼吸
寒冬心情易生波動 醫生:家裡保持明亮、不要省錢不開燈
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不習慣別人碰觸、擠滿人的捷運感到不舒服?多數原因是因這件事
頻拉肚子以為自律神經失調 手腳沒力才知FAP罕病
精神病一輩子都不會好?藥需吃一輩子? 專科醫師吐真心話
放鬆 ≠ 壓力管理 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1分鐘了解思覺失調症!圖解常見症狀與治療藥物
高學歷高壓力? 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
姊弟戀無法成雙 專家:美滿姻緣不能只注重表相條件
已到達極限!醫師提醒身體超負荷的3大SOS求救信號
壓力慢性病的邪惡聯盟 WHO認證使人傷殘的2種疾病
熱水泡澡越熱越能放鬆身心?醫:超過42度有反效果
喜歡吃巧克力、喝過多咖啡?哈佛醫學院博士:可能是預警訊號
中醫不分科 反易揪出自律神經失調
觀察症狀 單一或多重 避免逛遍各科治不好
久坐不動、要求完美 自律神經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明明全身不舒服,為什麼醫師說我沒病?
現代人必學的功課 世界各國的紓壓之道
「不是想太多,只是生病了」一名憂鬱患者的住院日記
常使用社群媒體,小心愈滑愈自卑! 專家示警8個該休息的行徑
疫情焦慮老覺一肚子大便 男不敢再吃暴瘦求助身心科
長時間上網就是網路成癮? 精神科醫師:有3個判斷標準
喝酒傷身嗎? 酒精對器官的毒性傷害有這些!
口罩戴出恐慌症 看人沒戴也怕
16歲女學生患飲食障礙症 竟是媽媽從小管太多
鬼滅之刃「我妻善逸」是膽小鬼? 精神專家分析這點:他是個努力家
房間亂不等於囤物症!醫師:高嘉瑜房間可看出一件事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他停止呼吸心跳近1小時 大千醫護救回彷如重生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量血壓該量左手還是右手?最新研究揭正確量法測風險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