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身心疾病患者若常做噩夢,自殺機率大增。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身心疾病患者出現自殺症候群,病徵之一就是夜晚常常做惡夢,研究建議醫療人員應將作惡夢頻率列為自殺風險評估項目,若發現身心疾病患者常常做噩夢,一定進行緊急醫療處理,以免發生不幸。
這項研究即將發表於9日舉行的聯合專業睡眠醫學會23屆年會,也將刊登於「睡眠」(Sleep)醫學期刊。研究中指出,不管身心患者是否有失眠症候群,醫界都應該將嚴重做噩夢現象納入風險因子評估當中,憂鬱症表現出來的影響之一就是患者常會做惡夢。
總共有82位男、女身心疾病患者參與研究,年齡介在18到66歲之間,這些患者都曾在社區身心疾病醫院接受緊急精神評估,醫療人員透過緊急精神評估了解患者身心狀態穩定程度,或產生惡化危機。研究人員使用「夢境干擾與噩夢嚴重指數」、「失眠嚴重指數」、「貝克憂鬱量表」與「貝克自殺意念量表」等問卷,了解患者是否出現做噩夢、失眠、憂鬱症狀,研究人員也透過問卷調查了解患者是否有自殺傾向。
首席研究員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盧貝卡‧柏尼特(RebeccaBernert)表示,睡眠障礙是最常見的緊急自殺警訊,特別是做惡夢,更代表強烈自殺風險,許多身心疾病患者常因睡眠障礙就醫,不過醫療人員不會把作噩夢和憂鬱、自殺連結在一起,若重視這個警訊,將做噩夢也納入標準自殺風險評估,或許就能預防自殺悲劇。
※延伸閱讀》
.全民抗鬱》3種放鬆操 鬱卒不來找
.認識憂鬱》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全民抗鬱》憂鬱症的迷思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