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陳鴻帶你重遊礁溪老社區文化之美,與在地人才知道的兩在地美食!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伴精障者重返社會 救一人等於救全家

「救一個病人,等於救一個家庭」,職能治療師康俊良發現精障學員缺乏自信、容易委靡;但透過復健、規律服藥,精障學員能重返社會,且穩定工作,還能賺錢養家,翻轉人生。

桃園療養院職能治療師康俊良今天獲得衛生福利部醫院醫事人員資深典範獎。他投入精神障礙者復健工作已邁入第27年,回想他跟精障者的「緣分」,起源於他就住在桃療附近,從小常聽說精神病人的事情,國中時,還曾幫忙附近便當店送餐到精神病房。

康俊良受訪表示,第一次踏入精神病房時,感覺非常害怕,總擔心會不會有病人從哪裡衝出來;但他的個性不害怕與人相處,透過一次次的接觸後也發現,精神病人其實沒有「想像的可怕」,反而很單純、可愛。

這也觸發康俊良投入精障者復健工作,他有使命要幫精障者們找回自信、重返社會。他創辦多元的復健訓練模式,包含園藝治療、畜牧、木工活動、汽車美容、康復商店、庇護工廠等,在5年前受電影「陣頭」啟發,成立「鼓舞心聲樂團」教學員們打鼓。

康俊良說,鼓隊成立幾個月後就有明顯的成效,學員情緒明顯穩定、精神較容易集中,且出席復健課程的踴躍度也提升。鼓隊的訓練不僅讓學員發洩精力、運動,也給了他們目標,並在逐夢的過程中找到自信,勇於在舞台上表演。

回想鼓隊第一次的表演,康俊良說,表演前一天晚上,鼓隊的學員們突然都像洩了氣的皮球,不願意上台表演;他心裡有底,知道學員們可能是對上台表演沒自信。

康俊良就跟學員們說,鼓隊中有一半的人是志工老師,一半是病人。志工老師精神奕奕、打扮得很漂亮;但病人可能就垂頭喪氣、蓬頭垢面,「大家想要當老師,還是當病人?」結果隔天表演前,所有的學員都是「志工老師」,展現出自信和活力。

又有一次,一名學員在臨出場時極度恐慌,都要上台了,還找不到人。康俊良最後在廁所找到,但學員整頭濕答答、滿臉泡沫,原來是學員很擔心頭髮會飄出異味,很想要洗頭。康俊良幫他把頭、臉擦乾淨後,直視他的雙眼,要學員放輕鬆、有自信,結果表演圓滿完成。

康俊良說,精障學員可能因長期退縮,容易對自己沒自信,也因找不到發揮的舞台,人際關係會受限,且因經濟無法獨立,容易跟家人爭吵。職能復健的功能是幫學員搭建舞台,陪他們找到重回社會的道路。

「救一個病人,就是救一個家庭」,康俊良說,有一名學員經過多年復健後,已經重返社會,在洗衣廠擔任折衣工人,這名學員每個月領到新台幣2萬至3萬元,不僅可以自理生活,還幫家人付房貸,學員在家中的地位就提升,啟動正向的人際網絡。

但康俊良心中也有一個痛,曾有一名生病20多年的精障者,他在洗車美容坊復健後,終於有重返社會的技能,也領到人生的第一份薪水,他還很開心地買水果回來探望康俊良。但好景不長,學員可能因沒有規律服藥、和家人起衝突,結果病情急性發作,竟選擇自殺,讓康俊良相當難過。

康俊良說,社會有時會污名化精障者或害怕,但只要了解、接觸,就會知道精障者並不可怕,他們只是缺乏機會和社會的友善。

精神疾病 精神障礙 人際關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